第十三章(三) (第2/3页)
习的通知,这样,实验就得停下来,王淦昌、郭永怀等老科学家很不满意,但又没有办法。
而在导弹研究院的小礼堂里,常见的场面是,数百名科研人员集中在一起,听院里分管政工的领导宣读《人民日报》社论,以及《光明日报》上关于红与专的文章。钱学森、任新民、梁守盘等专家也得到场。因为总是重复这样的事情,很让科技人员感到厌烦,嘴里不敢说什么,怕被抓辫子,但心里是很反感的。
一天,在钓鱼台国宾馆附近的马路上,正在举行欢迎外宾的仪式。一个外宾车队缓缓驶过来,众多的中小学生、市民,还有导弹研究院的数百名科技人员,举着小红旗,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这其中就有任新民、梁守盘等科学家。
恰巧,聂荣臻的坐车路过此处,他一眼看见任新民、梁守盘、庄逢甘、梁思礼、孙家栋等熟悉的科学家身影,就对秘书周均伦说:“怎么让导弹研究院的专家参加这种活动?”
周均伦回答:“导弹研究院不是离钓鱼台近吗?每逢迎送外宾,北京市有关部门就通知院里派人参加。”
聂荣臻有些生气了:“白白lang费科学家的时间,胡闹嘛!”
“政治任务,没办法,谁敢拒绝呀?”
聂荣臻想了想,说:“回去我给彭真同志打个电话。这种蠢事再也不能做了!”他的车子向前开走了。聂荣臻和彭真是晋察冀的老战友,他们之间关系亲密,有事经常互相关照。
当时担任聂荣臻秘书的甘子玉说:“中央决定两弹继续攻关以后,不仅对两弹研制,实际上对整个科研、教育、文化等部门,影响最大的,就是‘左’的思潮对知识分子的冲击。核武器研究院、导弹研究院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反映出来的问题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当时在导弹研究院工作的聂力,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道:“‘左’的思潮影响下,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得不到尊重,政治冲击业务更是司空见惯,搞科研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大部分时间被政治学习呀,各种政治活动呀,占去了,大家很有意见。尤其是有些科研人员被批为走‘白专道路’,这严重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极大地影响着两弹的研制进程。”
那段时间,聂荣臻心里充满了矛盾。
中央让他主管科学工作五年多了,他对党领导科学技术工作方面存在问题,和对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不少切身感受。1959年,总参从导弹研究院抽调几十名科技人员,派到西藏搞平叛,他对此很不满。他认为,他们的任务是搞科研,而不是训练、打仗。1960年,导弹研究院按总政要求,把一两千刚分来的大学生,弄到农村劳动锻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