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一) (第2/3页)
我同你们谈一谈。”
也许就是因为**没有明确表态,主张两弹下马的人,一时占了上风,其中有些是相当负责的领导同志,这引起聂荣臻的警觉,也让他十分焦虑。他从北京来到北戴河时,正是争论最激烈的关口。
显然,在困难面前,不少人对“两弹”的信心动摇了。交流意见时,坚决反对两弹下马的聂荣臻,不可避免地与一些领导人产生了矛盾和分歧。
在发言中,聂荣臻重申他的理由:两弹研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导弹研究院、二机部各拥有大学毕业以上的研究人员数千名和一批先进的研究装备,铀矿资源也能满足需求,两弹研制正在稳步取得进展,特别是有一批非常爱国的科学家,这是个决定性因素,两弹研制还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个时候决不能放弃。
他还说:“就是尖端武器不搞,在新型原材料、精密仪器仪表和技术力量分散的情况下,常规武器也不上去。那就只能搞步枪、轻机枪等等。”他甚至赌气说:“如果这个也搞不出来,那就只有靠梭镖了。”
一天,聂荣臻在听取负责军工生产的一机部领导汇报情况时,说:“常规武器要配套,尖端武器要研制,不能退缩下来。一退就会落后。一落后就是几十年,将来我们的后代会骂我们的。”
他又说:“我很着急,每想到这一点,我就睡不着觉。”
当时任总参作战部参谋、后来担任了二炮司令员的李旭阁是一位亲历者,他说:“不要认为主张下马的人没有道理,那是不对的。当时我们国家老百姓饿死了多少人!饭都没的吃,大跃进等极左思潮影响下,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各种困难堆积如山,这种情况下,搞经济的领导人主张经济稍微恢复以后再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时确实曾有这样一种意见,就是原子弹暂时可以搁置起来,等到国家经济状况稍好一些之后再说,可以推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如果真是这样,那三五计划恰好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了,毫无疑问,历史的面目将会是另外一副样子。
聂荣臻被推到了风口lang尖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