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一章(四) (第3/3页)

就把筷子倒了过来,蘸着碗里的菜汤,在桌子上写出一个方程式。邓稼先不由一阵心酸,不几天,就将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干将胡思得,推荐给了程开甲,希望胡思得能减轻一下程教授的工作量。

    程开甲带着胡思得等一帮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开展爆轰材料状态方程的探索研究。

    当原子弹中的高能炸药爆炸时,原子弹中的各种材料就处在与常温常压很不相同的高温高压状态;当核反应起来后,介质的温度可达几千万度,压力达几十亿大气压,叫高压区。当时,国内没有实验条件求得铀-235的状态方程,国外视此为绝密。现在只有靠程开甲带人摸索。半年后,他们终于第一次采取合理的“tfd”模型,计算出了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这就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负责原子弹结构设计的郭永怀拿到程开甲算出来的结果,兴奋不已,说:“老兄,你可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

    45.长城脚下的炮声张洁、丁健飞只参加了第一次的计算。后来成立爆轰试验队,要到野外工作,需要多抽几个年轻人,他们被爆轰物理研究室主任陈能宽带到了长城脚下的试验场。

    爆轰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摸清和掌握原子弹的内爆规律,验证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否正确,靠现场试验解决理论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总之,是原子弹研制的重要一环。

    试验场位于燕山山脉的长城脚下,这里曾是工程兵的一个试验场的一角,上级赋予的代号为17号工地。

    最初一切都是土法上马。大伙都住在帐篷里,熔炸药用的蒸汽锅炉是在护国寺买的一个普通的茶水炉,熔药桶是从工程兵那里借来的,用马粪纸做的药膜代替金属药膜,用人工搅拌代替机械搅拌,蒸汽熔化的炸药气味刺鼻,毒性大,帐篷里满是烟雾腾腾的粉尘和蒸汽,让人窒息。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尽快搅拌,只有这样,炸药部件密度才能均匀。工程师张寿齐和丁健飞为此吃的苦最多。丁健飞身材削瘦,被炸药一呛,经常鼻子流血,张洁看在眼里,暗暗为他心疼。她想,毕竟是老同学,自己是个女的,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不能上前帮助他们,她感到有些惭愧。她用纱布缝制了几个厚一点的口罩,送给丁健飞和张寿齐他们,算是心里安慰了一些。后来想起来,一直后怕,因为他们搅拌的是高能炸药,接触的是雷管,稍有不慎,引起爆炸,那将尸骨无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