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一章(二) (第1/3页)
42.照样是英雄好汉导弹试验基地初步建成之后,数万工程兵、铁道兵相继离开.而那条建在沙漠中的200多公里铁路线需要守护,于是,103团一千多名官兵被确定就地转业复员。这个团是20兵团的老部队,留下来给老部队担任铁路后勤保障,顺理成章。
这条神秘的铁路,中国出版的所有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影子。笔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这条路线上坐火车走过一次,坐在对面的是一位老人,他姓张,黑脸,一身老式中山装,表情木纳。我们聊起来,老人说,他就是工程兵103团当年就地转业的士兵,在一个小站点上当扒沙工,一直干到退休。
笔者说:“按道理,应该叫铁路工人才对,怎么叫扒沙工?”
老人说:“干的就是扒沙的工作,不叫这,还能叫啥?”
“不是维护铁路吗?”
“护路就是扒沙。扒沙是主要工作。”
笔者注意到,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路基边上,在干活的都是战士,就说:“现在都是战士在干。”
老人说:“招不到工人了。我们那批人干了三十多年,到八几年开始有人退休,九几年退完了,老了。没人来接班,换成当兵的了。当兵的干几年就走,不牵扯老婆孩子,让老婆孩子来,家安在这儿,没人干。”
列车停下了。放眼远处的沙漠,风平lang静,只有这里沙尘弥漫。十几名战士穿着单薄的迷彩服,弯腰、埋头、机械地、无声地快速挥动着铁锹,把铁路上堆积的黄沙铲下路基。
张师傅告诉笔者,在这条2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有几十处这样的风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所以有一些地方会突然成为风口,眨眼间,沙就会埋掉路基和铁轨。如果是大风天,则无所谓风口,一段段的铁路都有可能被埋掉。这就需要有人把沙子扒走。
我们看到,风继续着,战士们埋头干活,沙被不断铲掉,又不断有新的沙涌向路基。
笔者问:“这要干到什么时候?”
张师傅说:“不能停,一停下,沙积成堆就麻烦了。”
“没有别的办法吗?比如用麻袋装上土垒起来,护住沙?”
张师傅翻一眼笔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