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 (第2/3页)

公室,突然谈起氢弹话题。钱三强对刘杰也有这样的想法,感到非常高兴。他向刘杰简单说了一下氢弹的基本原理,并说自己已经在悄悄物色人,宜早不宜迟,准备下手干。

    刘杰问:“原子能所还有没有力量做这件事?”

    钱三强说:“有,还有一些。”

    二人商议之后,决定把这个“先行一步”的任务放在原子能所进行,核武器研究院重点突破原子弹。刘杰正式委托钱三强:“这事由你直接领导,可以不告诉所党委。”

    回到所里,经过两天深思熟虑,钱三强选定了一个“带头人”黄祖洽。1948年钱三强还在清华大学时,黄祖洽原是他的研究生,由于他社会活动多,忙不过来,便委托彭桓武代为指导。1950年,黄祖洽一毕业就被钱三强要到当时的近代物理所工作。苏联专家撤走后,黄祖洽已经参与了原子弹的理论研究工作,但没有正式调入核武器研究院。

    12月下旬的一天,钱三强把黄祖洽叫到自己办公室,告诉他:“为了早日掌握氢弹理论和技术,我们要组织一个研究小组,先行一步探索氢弹。你原来带的那个组叫47组,现在改叫470组,仍由你负责,进行轻核理论研究。”这个决定让黄祖洽大为惊诧,也有些迷茫:原子弹还没谱呢,氢弹比原子弹不知复杂多少倍,自己能行吗?但他没有说什么,默默领受了任务。钱三强又交待他:“工作要特别注意保密。”

    不久,在苏联杜布纳联合研究所的一批人回国,钱三强立即把何作庥调到黄祖洽的470组。何作庥随即成为骨干成员。

    到这时,钱三强觉得力量还是不够,他又把目光瞄上了所里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于敏。

    于敏没有出国留过学,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他毕业于北京大学,读完硕士后,进入近代物理所工作。他个人能力,勿庸置疑,钱三强器重他,说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很少称赞别人的彭桓武都赞扬他,说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日本著名核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率日本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与于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