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云压城 (第2/3页)
立科学家组成调查团,对美国使用细菌武器进行调查。中国科学家钱三强随团前往。钱三强陪同国际调查团听取了美国被俘飞行员诺克?奎恩关于投掷细菌弹的供词;钱三强又陪同调查团在山洞、医院检查受到细菌感染的士兵。一天,他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乘坐的吉普遭到美机轰炸,炮弹燃起的气lang使吉普失去控制,差点翻下山沟……
很快,调查团拿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称:朝鲜及中国东北,确已成为细菌武器的攻击目标,美**队以许多不同方法使用了这些细菌武器,其中有一些方法,看起来是把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细菌战所使用的方法加以发展而成的。
1953年,艾森豪威尔接替杜鲁门入主白宫,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向选民承诺,他将尽快、体面的结束朝鲜战争,而且不需要发动传统的攻势,也就是说,不需要美**人在战场上去厮杀。能够实现这个承诺的只有一样东西原子弹。
艾森豪威尔后来在其回忆录《白宫岁月:受命变革19531956年》中写道:“为使我们的代价不至过于高昂,我们将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
在后来解密的白宫文件中还记录了另一件事:艾森豪威尔明确告诉来访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他打算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有确切证据表明,艾森豪威尔在他第一届总统任期内,有三次准备使用核武器,其中有两次是针对中国的。第一次是板门店谈判前,双方交换俘虏问题是个直接原因,美国的条件是一对一交换,中国希望双方都交出所有战俘。美国手里有11万中国战俘,而中国手中只有一万多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不可能答应。杜鲁门在任期结束前撤回了冲绳的原子弹,艾森豪威尔又把它们运到了冲绳,以便美国的轰炸机能随时对中国和**进行核打击。艾森豪威尔本身就是一名军事专家,他不止一次说过,核武器比常规炸弹便宜,美**人的伤亡会更少,他甚至具体参与一些计划,在他看来,选择开城地区作为原子弹攻击的目标最适合。后来中国在战俘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这才有了谈判,自然也就不存在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了。美国后来把大量的中国战俘送到了台湾。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国代表在朝鲜的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虽然最终美国没有投下原子弹,但在其后的岁月里,针对中国的核讹诈、核威胁,从来没有停止过。
对朝鲜战场的惨状最有切肤之痛的,当数彭德怀了。卸任志愿军司令员回国之前,彭德怀特意来到一个尚没有名字的志愿军墓地,面对成片没有墓碑的志愿军官兵坟墓,肃然而立,身后的部下远远地看着他。
“你们不能跟我回去了,我彭德怀对不起你们。”他抬起右手,敬了一个长长的军礼,手没及放下,泪水便夺眶而出。
在回国的列车上,彭德怀给**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这么几句:“主席,朝鲜战争结束了,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我们吃了大亏,亏就亏在我们的武器不如人。我们的代价太大了……”
在中南海的一个放映厅里,**曾经看过一部关于朝鲜战场的纪录片。片中,一批批美军战机从陆地、从海上腾空而起,排山倒海的炸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志愿军官兵在燃烧的火球中翻滚……放映结束,灯亮了。坐满了中央领导人的放映厅里寂静无声,人们仍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白色的银幕上,眼里含着泪水……
不久,总参举办炮兵武器展览,展览大厅里,有日本炮、德国炮、捷克炮,还有刚刚从朝鲜战场上缴获的各式美国炮。一天晚上,**突然来了一一在那些大炮前驻足观看。他对陪同的周恩来说:“过去我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现在看来,光有枪杆子还不行,还要有炮杆子,要有强大的海军、空军,没有,我们用枪杆子打下的政权就不稳,中国人就还要受帝国主义的欺负。彭老总说的对,抗美援朝的胜利,是用我国战士的血肉堆起来的。”
周恩来感叹道:“是啊,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就像一个软体动物,身子直不起来,只能永远爬着走。”
朝鲜战争虽然结束,美国对中国的仇恨并没有消除。美国这次打的是“台湾牌”。1954年8月3日,美国宣布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并准备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在此背景下,国民党部队疯狂袭扰大陆东南沿海地区。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奉命用重炮轰击金门。
台湾海峡的炮声一响,美国首先想到的又是原子弹。艾森豪威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美国不会为保卫金门、马祖这两个小岛派出军队,但决不会无动于衷。后面的话国务卿杜勒斯替艾森豪威尔说了出来,是他在访问台湾时说的:“我们必须使用原子武器。”
杜勒斯在公开场合多次说过,一旦在远东发生战争,我们将使用一些小型战术原子武器。在后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请艾森豪威尔对杜勒斯的话发表看法,于是他说出了那句让人难忘的名言:“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不使用核武器,就像你在打仗时找不到任何理由不使用子弹一样。”
“厦门将是第二个广岛”美**队中,当时就有这样的说法。
艾森豪威尔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解释的:“我希望这一回答能帮助中国人了解美国保卫台湾的坚定决心。”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次核威胁,更深地刺疼了中国。
3**说:“这是决定命运的!”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说美国的核威慑、核讹诈是一个梦魇,那么,来自苏联的帮助,却使中国感到了丝丝暖意。
1954年9月9日,彭德怀和刘伯承应邀率中**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核军事演习,同行的高级将领有粟裕、陈赓、许光达、刘亚楼、宋时轮、邓华等。就在赴苏联之前的8月20日,彭德怀特意请物理学家钱三强来中南海永福堂他的办公室,给部分即将赴苏的高级将领讲解原子弹的有关知识。钱三强乘坐的小车刚在永福堂院子里停下,一下车,就看到等在那里的彭德怀大步朝自己迎过来。
彭德怀上前紧握着钱三强的手,说:“我今天拜师求学,老师请进。”
钱三强后来被认为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冬,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在巴黎居里实验室发现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原子核在中子打击下,不仅可以分裂为二,还可以分裂为三乃至四,这个发现引起国际物理学界的轰动,他们夫妇二人也被西方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钱三强夫妇在法国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前途无量,他们却在1948年5月,怀抱刚满半岁的女儿祖玄,回到了随时可能遭战火覆盖的北平。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积极为原子能事业奔走,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拉起一支原子能科研队伍,在中央上层眼里,他是可倚重的人才。
那天,钱三强把自己所掌握的原子弹知识,尽量通俗易懂地讲给元帅和将军们听。他尤其说到,要生产原子弹的原料,应先建一个试验性的原子反应堆。
到最后,彭德怀急切地问:“三强同志,依你看我们中国要造出自己的原子弹,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钱三强沉思一阵,道:“至少十年。”
彭德怀腾地一下站起来,不悦地道:“十年太长,抗日战争也不过八年,搞一颗弹就花十年工夫,太慢!”
也许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彭德怀歉意地朝钱三强摆摆手,放缓语气,继续道:“三强同志,你去过朝鲜专门搞过调查,比我清楚美国都用过什么武器,你说一旦再有战争,别人再把原子弹举在我们头顶上,我们怎么办?”
钱三强犹豫着,终于道:“彭老总,我说十年是指技术上,如果没有核材料……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铀矿……”
钱三强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
彭德怀说:“没有?那就想办法找,我就不信这么大个中国就没有这种矿!”
钱三强站起来,看着彭德怀,期待地说:“彭老总,听您的口气,中央决定搞原子弹了?”
彭德怀看着钱三强,没有回答。
军事代表团赴苏之前,**和周恩来也有过一次长谈。周恩来认为,既然是邀请我们参观原子弹爆炸,我看其他问题干脆一个不谈,就谈核的问题。他说:“竺可桢同志对我讲,以我们目前的经济、技术力量,搞原子能很困难,最好是请苏联帮助。”
**说,这是内行话,实在话,一下子我们还搞不起。我赞成你的意见,彭老总他们这次去不要谈别的,向人家张口,贪多了嚼不烂。只谈核,只摸底,就看愿不愿帮,摸个态度就行。核这个东西太敏感,不宜多谈。
周恩来点点头说:“主席,您判断苏联会是什么态度。”
**反问:“从你掌握的情况看,我们发展原子能,最难过的关口在哪里?”
周恩来说,首先是经济关,原子能太费钱,但我们可以勒紧腰带,大不了过几年苦日子,这一关难不倒;二是人才,这一关看似我们薄弱的地方,其实不然,目前钱三强同志的原子能研究所虽然只有几十人,但个个出类拔萃,也个个都是老母鸡,一人带一群,几年下来,现在的几百人就是几千、几万!三是技术和设备关,原子能技术复杂,涉及设备多,大到反应堆、加速器,小到精密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没有这些设备,就谈不上技术上的突破,反过来,没有技术就造不出这些设备,苏联能给我们帮助的也就是这一块。
**沉思着摇摇头:“这和人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美国、苏联起头搞原子能、原子弹时有技术、有设备吗?也没有!只要有人,我看技术和设备都不在话下,大不了多用它几年。”
周恩来点头道:“最后一关是核材料,目前我国还没有发现可用以开采的铀矿。”
**说:“这才是关键,没有它等于零。”
周恩来缓缓点着头沉默了。
**又说,至于苏联什么态度,不能简单从中苏两国关系看,要从国际和苏联国内形势去分析。从国际形势看,英国、法国这两个美国的盟友,原子能都有一定的基础,发展也很快,英国已经有了原子弹,法国搞核武器我看是早晚的事,这对苏联是个压力,从国内情况看,苏联要和美国分庭抗礼,甚至要压过一头,当然朋友越多越好,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两党两国和人民的友谊是经过考验的,帮一帮我们似乎理所当然。但目前世界上真正掌握核技术、尤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美苏英三家,从自身利益出发,谁都不希望看到第四个有核国的出现。因此,帮不帮我们,苏联要看,看美国在核问题上对待盟国的态度。最重要的还得看自身的利益。因此我估计,苏联很可能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既不会答应帮,也不会说不帮。
周恩来说:“只要不把口封死,我们就还有争取的空间。”
**重重地点了点头。
9月13日,中**事代表团来到苏联核演习的地区托斯克,观看代号为“雪球”的4万吨级核爆炸军事演习。爆炸形成的冲击波迅即扩展到几十公里外的观看台前,竟然掀掉了彭德怀的帽子。彭德怀一动不动,面无表情,目光仿佛被巨大的蘑菇云凝固了。蘑菇云渐渐消散。参加核演习的苏联坦克部队、空军飞行队和穿着防护服的骑兵部队冲进核爆炸区。彭德怀用望远镜久久地观看着……
演习结束,苏联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