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小福星 (第2/3页)
称奇,徐氏的嫂嫂们、姐妹们,则是快要羡慕死了。
“六姑奶奶的公公,管儿子真管的这般严厉?”徐氏的嫂嫂们、姐妹们好奇至极。
她们专程把进喜叫去,问了六姑奶奶在苏州的日常起居、裴家诸人的安好之后,开始旁敲侧击的打听,“裴太守是出了名的清官,这个我们都知道,听说他老人家持家也甚严?”
进喜便一脸骄傲的说起裴太守怎生威严,方夫人如何慈爱,裴家上上下下怎么和睦,六姑奶奶日子如何舒心,听的徐家少夫人们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都说六姑奶奶时乖命蹇,嫁到了不近人情的清官家里,不知过的什么苦日子呢。谁知竟是这样。
徐府少夫人们、姑奶奶们都重赏了进喜。
魏国公夫人知道了,心中得意,特特地又把进喜叫了去,称赞了一番,赏了他一个沉甸甸的荷包。
进喜捧着一大堆赏赐出了内宅,得意非凡。
“这臭小子,尾巴快要翘到天上了!”何嬷嬷笑道。
徐氏莞尔。
何嬷嬷陪着徐氏说笑了一会儿,看着徐氏的脸色,慢慢提起,“放眼瞅瞅,咱家的少夫人们也好,姑奶奶们也好,膝下只有嫡子、身边没有妾侍的,也只有您了。好姑娘,您是个有福气的。”
徐氏微笑,“我知道。”
徐氏的笑容明快愉悦,发自内心,这笑容落到何嬷嬷眼中,喜的何嬷嬷差点落泪。好姑娘,你从前的笑是浮在脸上的,今晚,不一样了。
“只可惜三爷不大爱读书。”徐氏笑着抱怨。
要是他和大伯哥、二伯哥似的爱读书,能求取功名,自己还有什么遗憾呢?再也没有了。
“三爷才多大?还年轻着呢。”何嬷嬷殷勤陪笑,“您是最有学问的,肯定知道,有人二十七八岁了才开始发愤!”
何嬷嬷依稀记得“……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是谁,她可忘了。
徐氏嫣然一笑,“你说的有理,许是三爷哪天忽然要发愤了,也说不定。”
苏洵不就是二十七岁了才知道努力的么,后来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赴试。
何嬷嬷见自家姑奶奶笑容轻快明媚,便也随意的说起家常,“大爷进京会试,大奶奶可是牵挂的很,人都瘦了一圈儿。但愿大爷高中了,合家欢喜。”
“必能中的。”徐氏笑吟吟。
何嬷嬷未免有些奇怪,陪笑问道:“可是大爷火候到了?”
裴二爷托辞不肯进京,借口是“火侯不到”。何嬷嬷精于世务,却没什么学问,还真以为是什么火侯不火侯的。
徐氏笑着摇头,“火候到没到,我却不知。我只知道,小点头了!”
问小“大伯能不能过乡试啊”,小点了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