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变化六 (第2/3页)
情况往往相反,江上云的年薪恰恰是同级干部中最高的!这里需要简单叙述下红星领导班子的薪酬了,除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和监事会主席的薪酬由集团直接考核发放外。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都是由公司考核发放的,根据分工拿总经理的一定比例,比如李珞这个常务副总。韩志勇总会以及江上云总工的系数是0.8,即基薪是总经理的80%,然后乘以内部考核分。年初总经理会跟副手们签署年度责任书,明确各自的硬指标和软指标,次年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打分,乘以薪酬基数就是副总级的年薪了。但这个指标考核体系相当复杂,在李珞看来是有问题的。考核体系中掺杂了很多非理性因素,特别是一把手打分的比例过高而分管业务的完成考核成了陪绑,所以才会出现江上云那样的老好人得分甚高的怪现象……
回到最初的问题。李珞认为六个月后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上扭转不利局面的关键因素是陶唐展现了铁腕风格。四月、五月的收入依然很差,不过是六个多亿的样子,但从六月份起,随着气候的炎热加剧,生产也掀起了**,在陶唐的严厉问责下,生产量激增,反制了营销口。当时李珞也是为了赌一口气,发狠心要摆脱被动,反制马光明和蒋延生。李珞和韩志勇马光明一直不对路,他容不得马光明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容不得马光明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得意洋洋讲库房都堆满了,更容不得韩志勇装作沉痛状分析两金占用造成的现金流压力,所以营销部全力开动,想尽一切办法把产品销出去。在一般职工眼中,六月份后公司是一片火热,加班送饭到一线成为了常态,连离退休管理中心的那帮二线政治家都连声赞叹:这才像大干的样子嘛,这才像我们老红星的传统嘛。大概公司紧张的生产气氛勾起老头们长存心底的某些美好回忆。
没几个人知道背后竟然有高层领导的勾心斗角夹杂其中。
结果对所有人都好,一线职工的收入因工时多而增加了,也算体现了多劳多得。公司的主要指标也随着销售收入的增长变的好看起来,考虑到陶唐的工资与指标挂着钩,而大家伙儿的工资又与陶唐的工资挂着钩,主要经营指标的序时进度得到大幅度改善,意味着大家的年薪得到了初步保障。从六月份开始大干快上,连着狠忙了几个月。竟然忙出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说皆大欢喜也不尽然。大干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紧张。原材料、动力费及人工费用全部在飙升。现在跳出来的反对者成了李珞的老对手韩志勇韩总会了,随后马光明也加入了合唱。韩马在大事上历来配合默契,李珞并感到不意外。但令李珞意外的是陶唐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自己一边:如果说生产的困难系数是100的话,筹措资金的困难可以算成150,而把产品销出去的困难至少200,把货款即使收回来的难度差不多就是300了,就困难而言,是生产的数倍……老马要不你来管营销?还有韩总,我注意到营销部的回款没有问题呀?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回款计划,这份计划都是我们讨论通过的啊。资金紧张不能只盯着入口。还要盯着出口,一句话,在营销口回款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你不应该提资金问题!
这段话令李珞很舒服。很久以来,李珞都在班子里扮演了孤独者的角色,特别是一把手,鲜有支持他的,总算遇到一个说公道话老板,李珞竟然忘了自己也跟陶唐勾心斗角甚至默许外甥“雇佣”间谍侦刺其行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