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1章变化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1章变化五 (第2/3页)

论。在没有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吕绮找机会向陶唐做了汇报,陶唐只扫了一眼吕绮递交的对比目录就放下了,向吕绮提了个问题:你拿出这张清单的依据在哪里?

    这个问题问住了吕绮。使她立即意识到她可能低估这项工作了。面对陶唐的诘问,吕绮只好如实汇报了“废改立”清单出台的过程。陶唐于是讥笑道,“如果我说你们拿出的制度修订一定是废纸一张,你一定不服气。但结果一定是这样。你承不承认?”

    那是陶唐第一次讥笑吕绮的工作。吕绮白净的脸庞立即红了,“你不要讽刺嘛,哪儿做的不好,你指出嘛”

    “有个不太合适的传言叫做处长治国。意思是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出自部委的处长们,不知你听过没有……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法,你却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给了下面的同志。是这样吧?你在这项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审查,没错吧?请问,你审查出了多少问题?”

    吕绮的脸更红了。她确实没有审查出更多的问题,工作基本是小史她们完成的,这是惯例了。显然,陶唐不满意这种方式。

    “中层,特别是中层行政一把手,是我工作上的主要助手,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层干部的作用有两个,往上是正确理解公司的要求。往下是组织落实。现在问题出在第二个环节,其实第一个环节的问题更大,我已经发现很多干部听不懂我的话。如何组织落实呢?通用的做法就是布置,当传声筒,就像你这样。任务布置下去了,下面的同志根据你的命令完成了,你做文字上的修订,或者只检查错别字,然后就交卷了。你觉得这样行吗?”

    话很难听,但基本是事实。

    陶唐没有理会吕绮的尴尬。继续讲,“我要求的是什么呢?第一,你要好好琢磨下我为什么要搞制度的‘废改立’,我们现行的制度和执行层面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是制度不行还是执行不力?如果是制度不行,那就要修改制度,如果是执行不力,那就要修改流程或者加强考核处罚。是这个道理吧?你不能靠下面的同志闭门造车吧?刚才你讲了工作的过程,我根本没有听到你调查研究的内容,完全是在办公室完成的。这怎么行呢?所以我断定你们费了好大力气搞出的东西,还是没用……”

    吕绮承认陶唐说的是对的,但她不服气,因为习惯就是这样。

    “你的批评我接受。那么。请教下领导,如何搞调查研究呢?”

    “这个我就不教你了。如果你不会这个,那你就严重不称职。自己去琢磨吧,只要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算知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大的工作。我不要求你在短时间内,比如一两个月内完成整个制度和流程的修订工作,这其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每年都要搞。你可以先把最紧要的制度完善了就可以了……”

    吕绮很想问“最紧要的制度”是那些,但看到陶唐紧绷的脸色,她退缩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与他越来越成为工作关系了……

    吕绮尚未找到破解难题的路子,她升官了,成为了发规部历史上第一位女主任。显然,陶唐是信任她的,并没有因为吕绮在制度修订上的失误对她产生什么看法。但制度修订的难题并未解决,而且变的更为严峻了,之前还有刘新军和骆冲挡在前面,现在没有任何的防波堤了。关键是这个难题很难找到支招者。最可靠的还是自己的老公,尽管老范同志很多时候严重不靠谱。但这一次老范却给吕绮出了个绝妙的主意。

    “其实很容易确定最紧要的是什么。你不是能参加他参加的大部分会议吗?一些会议你没资格参加,你也有办法了解会议的内容,没错吧?”

    “没错。你直接说,别绕圈子……”吕绮似乎抓住了什么。

    “陶总批评哪个部门最多,批评哪类事情最多,那就是最紧要的工作,你的制度修订就从那里入手……”

    高招!吕绮有些对老公刮目相看了。这家伙说不定在政研室会做出成绩的。

    果然,吕绮这条路一路顺畅。半个月后,吕绮再次拿出了制度修订的清单报给了陶唐,涉及人员培训、技能带头人评聘、设备及物资采购、废旧物资处理、招待费使用、差旅费标准等方面计十二项。次日,李志斌退回了请示,上面有陶唐遒劲有力的批示:同意。望贴近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