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作品 (第2/3页)
这个故事写进去”张红芹顿了顿,“如果愿意听,我可以给你讲一讲事情的处理过程,当然。这件事并未结束。据说那个记者也是有来头的,联系到我省******的形势,很有点意思,希望你关注此事……”
“那就听你讲一讲吧……”
十分钟后。孙敦全结束了与张红芹的通话。那件事在孙敦全听来并无新意,现实生活中歌星傍大款肯定不是新闻,而唐一昆拥有多名女伴几乎是铁定之事,以他的身家地位。守着一个老婆过日子反倒是新闻了。值得学习的倒是这件事发生后的处理过程,倒是可以写进作品中。所以,孙敦全对张红芹的讲述没有很强烈的感觉。更没有在电话中对此作出评论。
按照约定,孙敦全的新书在发布前应当征得张红芹的同意,孙敦全这样做了。他把写好的约20万字的书稿拷给了张红芹,足足等待了十几天,终于得到了张的回话,但她只看了五六万字的样子,认为可以。对于张红芹提出的节奏缓慢的问题,孙敦全完全承认,但他不准备修改了,这是网络小说难以解决的问题,网文不同于严肃文学,某种意义上就是拼字数的,如果把一个不错的故事在三十万字内讲完,写手可能完全挣不到钱。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现实。
这部书的第二个作者就是张红芹,她完全参与进来了。连男女主人公的名字都是她起的,影射意味十分明显,佐之以情节,假如是东湖的员工或者是关心东湖的人读了,极容易就可以对号入座。这点令他有些不安,他倒不担心唐一昆发现这本书,他估计唐一昆根本不会去阅文,但他身边的人,比如说他的秘书之类,有可能发现这本“诋毁”唐一昆的小说,因为按照张红芹的建议,宋河――本书的男主人公,就传统意义而言,基本是一个坏蛋。
这样好吗?孙敦全有些吃不准。他已经完成的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可不是这样,尽管第二部,即那部以民国为历史背景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失败者,依旧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至少在道德上符合传统。
最近张红芹给他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包括刚才传播的消息。这些素材只有一个导向,那就是导致“西月江公司”的创始人除了用高超的手段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外,其余均不值得称道。
“西江月”就是现实中的东湖,它的主业也是房地产,而且是唯一的产业,这样便于叙述。感谢张红芹,给了他很多在网络及书本上查不到的专业知识,这对他帮助极大。现在他相信了文学理论的一个观点,小说最重要的不是情节,而是细节,情节可以编造,细节则无法编造。那些中外名著无一不在细节上令人赞叹,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细节才算艺术。
孙敦全现在的感觉与之前完全不同了。他感觉到了这部书的“不凡”,对于他,不仅在创作上是一个挑战,对人生也是一个挑战。就已经完成的章节看,他认为自己有了突破,质量比前两部作品好的多。主要是言之有物,而且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充满了变数,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充满了张力。他自认在这个行当里不算老鸟,完成的两部作品也乏善可陈,传之名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