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4章赵庆民的担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4章赵庆民的担忧 (第2/3页)

庆民并不清楚,他也不能问。但他清楚,总部换掉骆冲、陶唐赴安州召开董事会而不带骆冲(骆冲仍是安红董事)已经太明显了,骆冲完了!这个借助妻子登上红星最高领导层的所谓才子的政治生命已经倒计时了!这一点红星的高层应当看的很清楚了!

    而陶唐自安州回来启动的干部调整不过是印证了大家的判断。调出刘新军、调回余卫国是再明显不过的信号。所有人都知道。刘新军和骆冲因为工作关系建立了超越工作的友谊,他们都是宋悦线上的大将,都是组建安红公司的主要当事人。

    难道是安州方面向陶唐提供了有关线索才导致他一回厂就启动了这一轮重要的人事调整?存了疑虑的赵庆民曾询问过奉调回厂接替了盛广运的余卫国,借着了解安红公司运作情况的机会侧面打探了陶唐在安州的情况。但憋了一肚子气的余卫国却将党委书记的此次召见当做了他向组织发牢骚的机会,不仅没有让赵庆民获得需要的信息,反而听余卫国诉了一通苦。余卫国的不满赵庆民是理解的,虽然他调任安红公司之前仅是红星的中层正职,但他在安红公司的职务却是财务总监,安红公司组建和运作出了问题和他这个财务总监的关系其实不大,要追究责任,也是宋悦、骆冲等人来负,就是刘新军的责任也比余卫国大。余卫国原想着就此升一格,没想到陶唐把他调回来只给了他一个政研室主任的冷板凳坐,盛广运头上的董秘帽子并没有拿下来给他,这当然令余卫国不快。但余卫国不敢在陶唐面前流露不满,陶唐跟他可没有一丁点的香火情。所以余卫国只能在赵庆民这里发牢骚了。

    不过,赵庆民还是在与余卫国的谈话中了解到一些他想知道的东西,陶唐带着刘新军、盛广运等人在安州期间至少两次与安汽最高层密谈。之所以说是密谈,因为那两次会谈余卫国并不在场。赵庆民想,陶唐与安汽高层密谈的内容肯定不是安红公司的后续建设和经营,因为这些内容不可能绕开身为财务总监的余卫国。所谈内容除了商榷该组安红班子外。八成还有其他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促使陶唐回厂后立即做了那些极为重要的人事调整……

    人事任免权是核心权力,这个谁都清楚。国企也不例外。理论上红星有一套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流程,但从来没有真正遵守过那些写在纸上的制度和流程。宋悦当政是尤其如此。只要他愿意,他可以随时调整任何一名除公司领导之外的干部,党政联席会不过是个过场而已。他这个党委书记甚至要到会上才晓得调整方案。但后期宋悦遭到了李珞的抵制,情况好了一些。一些强势的副总分管的单位中层的变动需要提前在下面做一些工作,比如和部分公司领导通气打招呼,以保证党政联席会不至于出乱子。宋悦倒台后,赵庆民暗自发誓,如果他原地不动,一定要夺回部分本该属于自己的人事任免权力,再不能像宋悦初期那样了。但他没想到集团没有在红星内部选择继任者,而是空降了总部的干部,而陶唐的后台之硬又超过了他的想象。第一次见面他就意识到自己的愿望怕是要落空了,特别是平泉市委主要领导人更迭后尤其如此。别看红星是央企,但至少党务这一块是要接受双重领导的,一面是集团党组,另一面是地方党委。以陆耀祖和陶唐的关系,他绝对不可能在地方这块占到任何的优势。正是这种上层给予的强势地位,保证了陶唐顺利接管了红星的最高权力。

    好在陶唐虽然年轻,但展现了较高的素质。他没有利用他背后的靠山,作风还算民主。完全不似宋悦那般霸道。特别是对自己这个党委书记,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特别在人事问题上,几乎都事前征求了他的意见,照顾了他的面子,尤其是解决明筱月的问题,算是了结了他的一块心病。其实。陶唐来厂后至去安州前的几次零星人事调整,其实都算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