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9章东湖危机和解决思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9章东湖危机和解决思路 (第2/3页)

一个小团体的努力可以扭转的,钢管厂的问题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于是带出股份划分的建议。不是给他说,而是对齐震讲的,并且显然得到了魏舍刚的支持。当然也得到了魏凤茹的支持。唐一为对齐震说,要么重新调整公司的组织框架,要么重新计算股份,现在这种情况我是负不了责任的!

    齐震读懂了唐一为的心思,他对东湖机械绝望了,担心自己把东湖机械甩给他,他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但对于魏舍刚,他可能更希望东湖实业分裂,让自己将东湖矿业正式交给他,从股权到管理权。但对于第二大股东魏凤茹,凭自己对她的了解,她不一定和魏舍刚站在一条船上,她不管公司的具体经营已经很久了,她最在意的是继承人问题,而不是股份的重新计算划分,更不是矿业公司的独立。

    依照这个分析,最可能的是魏凤茹,因为其他人都没有她更在意戴天香和宝儿的存在。

    戴天香母子他是肯定要管到底的,绝不是给几个钱打发走的问题。所以迟早要跟魏凤茹摊牌。现在考虑公司的接班人为时尚早,但股份矛盾却越来越凸显了。现在的股权是一个临时性的方案,大部分被他占据,他和魏凤茹合计占有了东湖实业73%的股权,其余27%中,魏舍刚名下为20%,唐一为名下为7%。

    这个结果肯定不能被各方所接受。其实,东湖注册时只有两个发起人,就是唐一昆和魏凤茹。按照最初的投入资金比例,大致是唐六魏四,但魏家除了现金投入(抵押贷款)就没有别的东西了,而唐一昆拥有市场和关系,以及一个粗糙的管理班底,所以登记股权时魏凤茹建议唐一昆名下为70%,而魏凤茹名下只算了30%。东湖地产上市前,为了安抚双方家族,唐一昆拿出了7%的股份记在了弟弟唐一为名下,而魏凤茹在征得唐一昆同意后,直接把20%的股份转给了为东湖实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魏舍刚。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股权结构。

    但这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第一是家族内部,魏家还好,但唐一为认为给他的股份太少了,颇为不满。第二是以齐震为首的元老们更不满意,他们早已不满足高薪和年终的奖励了,他们觊觎着股份,特别是在东湖地产上市之后,唐一昆不断听到这方面的呼声。

    唐一昆知道股权问题迟早是个事,但他不想马上解决。东湖地产上市之前对原有股权进行调整带出了一堆矛盾,家族成员不满意,家族之外的创业元老们也不满意。好不容易才压下去,匆忙再搞股权分配必然带出更多的问题,所以就搁置了。实际上根本的阻力就在唐一昆自己,他就不想把手里的财富分出去。于是这样“糊弄”了好几年,矛盾越来越明显了。

    引出矛盾的是东湖机械。

    现在,东湖实业三大板块的资产和经营情况分成了优质、一般和差三类,优质的当然是东湖地产,即使遭遇了市场趋冷的问题,依然是东湖实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一般的是矿业公司,不算好。也不算孬,维持经营没有问题,尽管焦煤市场整体趋冷的大势已经形成,发展的机遇依然存在,但需要投入,需要做结构上的调整。东湖机械就比较差了,公司管理部门以及延聘的外部专家对东湖机械的诊断越来越得到了印证,确实需要做一次壮士断腕式的决断了。把一些资不抵债的小企业破掉是最简单的,但整合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