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四章李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四章李珞 (第2/3页)

同学关系的光。而且李珞坚信,东湖示好红星必有后着,所谓无利不早起,东湖肯定是盯住了红星的地盘。陶唐独断地做出价格差异在10%之内全部接受他曾准备看笑话,因为韩志勇不会同意这样做,韩志勇不是以此对抗陶唐,而是不能投降自己。结果跳出了个明筱月,狠狠扇了韩志勇一巴掌,得利的还是陶唐。他曾下力气搞清楚为何明筱月会在关键时刻策应陶唐,答案很快找到了,是赵庆民那个老狐狸支了招。明筱月与赵庆民的传言早就有,没人在意。看来赵庆民抓到了最好的机会,一举数得呀。

    如果东湖价格问题上陶唐中了赵庆民的计,那么这一次就不是了。陶唐上任后真正出手就是这一次,清查二级库看起来是小事,背后的心机却令人生畏。

    李珞从来都认为一把手必做的功课就是用人。陶唐来红星一样需要过这一关。李珞认为,陶唐采取“圆规”战术注定失败(圆规战术是李珞总结的,即一把手以自己为圆心,以班子成员为半径画圆,跟谁都等距离交往),反过来,陶唐如果拉一派打一派会更糟糕。拉谁呢?最恰当的就是自己和韩志勇,结果就是迅速树敌。拉自己,自己会示好――没有理由不示好,但韩马系将人人自危。拉韩志勇也一样。至于别人,则更愚蠢,因为同时开罪了两大派系。

    陶唐来厂一个月了,在用人上却大出李珞的预料。看似盯住了营销,却反手抽了韩志勇一耳光(乘韩志勇出差之际抓住机会免掉了权建和),摆出了同时与两面“开战”的架势。最令李珞吃惊的是他竟然把赵庆民和郭涛列入了团结对象!起初一想有些蠢,仔细琢磨却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赵郭都全力支持他,别人还真就撼不动他了!因为赵郭二人是公司的二三把手,一二三把手一个声音,让其他人怎么反对?搞圈圈必须在规则内搞,出了规则就要倒大霉了。

    在李珞看来,宋悦的失败不在于贪财捞钱,而在于用人。红星的问题恰恰是在经营业绩持续下滑后暴露的,如果红星的经营蒸蒸日上,宋悦八成还稳坐在那把椅子上。

    不怕你用私人,就怕你用庸才。搞了多年组织工作的李珞对于用人有着自认深刻的理解。看看宋悦用的那些人吧,刘秀云,潘成贵,说句难听话,连当科长都不一定当好。反过来,如果一把手提拔重用的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谁敢说你任人唯亲?

    李珞的财富观与众不同。他看不起杨文欢宋悦的做派,认为过于低档露骨了。谁不喜欢财富?但财富的外延要扩大,不能太狭隘了。在李珞的观念里,培养亲信,提拔干部就是积累财富。那种财富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含金量最大的。李珞曾对老伴讲过,提拔十个人,最多叛变五个,顶天了。还有五个是自己的人,只要他们在,我的权力就在。只要我的权力在,我们就不愁没钱花。这方面他确实做的不遗余力,成绩斐然。在红星厂,李珞爱才是出了名的,李珞尤其留意结识各部门的业务骨干,那些人是红星的未来,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而进入科级是必经的一步。宋悦抓人事只盯着处级,令李珞感到发笑,在他看来,科级才是最重要的,你把一个年轻人推上科级岗位,他会永远记住你,因为那是踏上“仕途”最关键的一步,如果把红星的权力结构比作由无数台阶构成的山道,进入科级就算进了山门,以后的路走的如何就看自己了。

    更妙的是公司的一把手很少关注科级,这样权力就下放了,其中组织部是最关键的一环。党政联席会在研究中层班子时,极少驳回组织部关于科级干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