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寂静之地》上映与鲨鱼片 (第2/3页)
寂静之地》的观众不是议论多可怕,而是骂真愚蠢。
外星生物既然害怕高速低频音波,为什么全球都没有人发现?
外星生物居然不会游泳、怕水,怎么可能征服全球?
当然,这些在电影里都没有展开,反正这就是电影的设定。
《恐怖片世界》影评:
“《寂静之地》可以说开辟了一个另类的恐怖模式,它打在了恐怖片的传统,不再依靠声音制造恐怖气氛。
没有声音,就利用情节和画面吓人。
尤其是那些神出鬼没的外星生物,看起来很强大。人类面对它们,如同面对恐怖片的恶魔一样,无法打赢它们。
文之仁和沃纳的恐怖片,利用未知让观众感受恐惧。
黄亿于的《寂静之地》却是反其道而行,就告诉观众是外星生物。就是已知的东西,却让观众害怕。
之前不管是文之仁和沃纳,还是黄亿于,恐怖片的恐惧多来源于心理。恶魔不是直接杀人,而是要让人虚弱、害怕,恶魔才会获得力量、才能杀得了人。
那些恐怖片,在人死之前都要受到惊吓折磨。这也是许多恐怖片的常用手法,不断恐吓就是不让人那么快死。
明明可以要人命,却就是没有要。
《寂静之地》不同,死得很快。反复在告戒观众,不要发出声音,发出声音就是死。
……”
《凯文说电影》影评:
“《寂静之地》很有创意。如此看来,黄亿于并不被通常的恐怖片元素和条条框框束缚。他不断地去尝试,尝试用新的题材和方法,打破恐怖片的惯用方法,用自己的理解诠释恐怖片,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恐怖效果。
电影里不能发出声音,电影院看电影不能发生声音,两者契合让观众很有代入感。
而没有声音,意外地营造出更好的压抑效果。
同时,加大对角色的塑造,加深剧情深度。也因为剧情的重要,观众更加融入电影的故事里。
个人感觉,整部电影的紧张气氛一直都没有得到放松,仿佛让人没时间喘气。
如果能够有紧张有放松,或许会比一直紧张,效果更好。
……”
尽管《寂静之地》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还有不少地方无法自圆其说。可是,其票房走势上竟然不比《安娜贝尔》差。
网上,渐渐有不少人认可黄亿于,并认为黄亿于要高于文之仁和沃纳。
文之仁和沃纳的恐怖片,虽然风格不同,手法也有变化,但都是围绕同一种类型。
影迷们和专业影评人士们称之为,文之仁和沃纳的恐怖电影宇宙。
这个电影宇宙的提法,源于吴龙提出的未来科幻电影宇宙这样的概念。这个概念得到了电影界的认可,也被许多影迷和专业影评人士所采用。
用来说文之仁和沃纳的恐怖片,就是处于同一体系。
恶魔,折磨人,再要人的灵魂。或者,折磨人,想要人的身体。
黄亿于却是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恐怖体验。
可以这么说,文之仁和沃纳就在自己设定的恐怖宇宙里设计恐怖片,黄亿于则把各种题材用来设定自己的恐怖片。
敢于尝试,意味着冒大风险。就这点上说,黄亿于就比文之仁和沃纳高出一级。
看看吴龙,就是什么片都拍,什么片都能拍成运作片。
如果不是吴龙,谁又能想到,可以用电影来推动某地的收入、可以用电影来打广告?
可以把海盗拍成一个系列?
可以把飚车拍成一个系列?
有人居然把黄亿于比作吴龙,说他是敢于创新。
当然,这一点上,肯定会被吴龙的粉丝反驳和争论,引成三方三战。
黄亿于则是暗暗偷笑。因为,你们以为的尝试与创新,全都是龙哥的呀!
争论起来没完没了,除了各自叫嚣着让票房说话,还猜测起黄亿于、文之仁和沃纳接下来拍的是什么片,黄亿于还敢不敢再尝试新的题材。
很快,大家就知道黄亿于的下一部影片是什么。
《大白鲨》!
光从名字上听,就知道是讲鲨鱼的电影!
鲨鱼,只生活在水里。虽然可怕,但又能有多可怕?我不到海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