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胜利 (第2/3页)
官职了。当然,一些本来就在其他地方读过书,已经成年的读书人因为各种原因举家迁移到辽州来成为了辽州的老百姓,他们也可以参加书院每个月举行的入学考试,只要考试合格了就不用从下面的官塾一级一级往上升,可以直接进入书院读书,这就是一种捷径。
叶桓打算建国称王后,他会把科举制拿出来,到时候这个大杀器就是给这个世界的世家门阀最有利的一击,科举制是埋葬世家门阀的最有利武器,也是防止再次出现世家门阀的最佳选择,对于葛明志的担忧,其实叶桓一直看在眼里,只是他不能提前把科举制透露出来,时机还不对。
辽州书院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五千的读书人在书院读书,他们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在两个月前参加了一次毕业考试,考试合格者被分配到府城的各级部门或者是地方官府里面去实习了,这些实习者都一直没有分配官职,本来他们心里着急得不行,但是在知道辽州军队同时分两路进攻丰州和泰州后,他们的心顿时放松了下来,原来他们竟然是这两个地方的预备官员,没有人是蠢货,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快就能想到这一点的。
整个辽州所有人都坚信辽州军能打败两州的军队,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辽州军竟然会这么轻易地就占领了两州全境,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两州的府城丰城和泰城的抵抗力量也微乎其微,一些早就通过青衣卫或者军情司的细作暗中投靠了辽州的世家门阀打开了城门,把辽州大军迎了进去,丰城和泰城只有一部分反应不较慢来不及逃走的罪大恶极的世家门阀爆发出了抵抗,但是也很快就被辽州大军镇压了下去。
丰王和泰王这两个北汉帝国的藩王很识相,倒不如说他们也无能为力,本身就是世家门阀联盟推出来的傀儡,他们手上除了一个护卫外,根本就没有抵抗的力量。
叶桓也没有为难这两个藩王,只是派人把丰王一家迁移到辽州府城去,通知赵冷也派人护送泰王一家去辽州定居,至于两个藩王几百年的财富,他们很干脆地只留下三分之一,把三分之二上交给了辽州官府,算是买个平安吧。
当然,两个藩王在两州也有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辽州方面也没有全部没收,而是留下几千亩作为他们两家的祖产,叶桓的吃相还是不那么难看的。
接管两个州的事情那是千头万绪,叶桓把办公地方放在了丰城的衙门里,他住的地方自然是整个丰城最好的宅子,那就是丰王的王府。
在王府的一片建筑中一座最好的最高的阁楼就是叶桓休息的地方,他现在正在原来丰王的书房里面看着一本厚厚的折子,这个折子是吏部快马加鞭送过来的一份名单,这是由吏部拟定的经过政务院院长葛明志和其他几部主管商议同意后才送过来的一份调配到丰州和泰州上任的官员名单。
为什么需要几个部门的主管商议呢?本来人事应该是由吏部负责,然后再由政务院院长批阅后同意,最后会由叶桓这个主公拍板后才会实行。
只是这次的人事安排实在是太过于重要了,不仅仅是关系到丰州和泰州的众多重要岗位,这里还有寒门派系和世家派系的博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