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2章 鱼情不明,小炮先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2章 鱼情不明,小炮先行 (第2/3页)

回头我开车去看看!上午第一场已经糊了,只钓了六条鱼,不过能碰到你就不算亏,近距离看看高手是咋钓鱼的!”

    “哈哈,您客气了,视频里跟现实里是一样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一点经验,一点细节而已!熟能生巧!”张扬很随和的说道。

    “你安心钓你的,甭管我,我也不干扰你!上午成绩还行吧?提前预祝你比赛拿名次!”

    “谢谢!”

    ……

    钓鱼人就是这样,明明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因为钓鱼这一个爱好作为枢纽,有了初步的接触秉性相投,就能聊上好久。

    俩人低着头小声嘀咕,不知不觉十多分钟就过去了。

    又闲聊了几句,很快比赛开始大喇叭又响了起来,一声哨音响起,下午第二场的比赛继续开始做钓。

    闲聊无所谓,一旦进入比赛状态,张扬瞬间就像换了个人,依然是铅皮带饵做了四球窝子,随后双钩捏两颗湿散饵抛进了窝点当中。

    1:0.5水比开制出来的小黄面湿散饵,状态介乎于散炮跟搓饵之间。

    入水之后并不会迅速雾化,而是在到了水下的中层甚至临底才吸饱水分开始膨胀脱落。

    整体来说,雾化的效果降低许多,但是做钓的容错率无形之中有了明显的提升。

    后世有句黑坑俗语,鱼情不明,小炮先行,说的就是张扬现在这种湿散饵开钓时候的用饵思路。

    为啥用小湿散可以增加容错率呢?其实道理并不复杂,这里可以单独讲讲。

    饵料的雾化,是一柄双刃剑,对于纯生口胆子很大的鱼来说,雾化并不是什么负面状态。

    相反,鱼感知到了水里的饵料粉末可以吃,会很兴奋,很快进窝,聚集成群抢食。

    但是对于短时间里鱼钩钩过得鱼,对雾化就不一定表现的这么大胆了。

    这里可以套用一个初中生物提到的科学概念条件反射来解释。

    常见的淡水鱼是低级水生变温脊椎动物,本身虽然智商不高,但是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基因里铭刻上了条件反射的烙印。

    因为感受到饵料雾化而聚集,然后被钓手钓起,这两种原本并不相关的独立条件同时出现,就有一定概率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

    结果就是挨了钩子的鱼,再遇到类似高雾化的条件时,有可能联系到被钓获受伤的记忆。

    这时候鱼咋办?当然是远离危险,不再同一个坑上第二次当。

    当然,这种条件反射的形成,并不是百分之百一次形成的,跟鱼本身的胆子大小,性情习惯也有关系。

    但是从大数据样本上看,只要鱼数量多了,这种形成惧怕雾化的条件反射的鱼肯定会在种群样本占据一定的数量。

    有的鱼吃过一次亏,再碰到大雾化,还敢进窝吃饵,有的胆子小,就不敢进窝了!

    这种差异体现到了实战钓鱼当中,就对实际鱼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小炮先行,就是摸清鱼情,确定开钓战术策略之前收集情报做出分析判断的一种经验手法。

    湿散散落比干散要差的多,哪怕鱼群里多数真的怕大雾化,湿散的饵料状态也不至于把鱼都吓跑,

    这种介于搓饵跟散炮中间的状态,给钓手提供了做钓战术上进退自如的空间。

    连续闷头抛了七八杆小湿散,张扬心态一如既往的淡定,四处观察的同时,还一直注意着浮漂的细微动作。

    不过第二场开钓,大部分普通钓友依然延续了上一场开钓就拿底窝炸弹轰炸的惯用打窝钓法,下午这一场的前十分钟,浮漂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一直持续到比赛开始第18分钟的时候,张扬总算见到了一个有点磨磨唧唧不太干脆的探饵动作,

    浮漂到底之后上上下下的来回起伏,偏偏没有干脆的顿口动作,张扬也不急于提竿。

    等到饵料自然脱落浮漂钓目上浮,张扬这才慢慢的端着杆子重新上了两颗湿散小三角饵,继续抛到窝点观察漂相。

    接下来的十多分钟,张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窝点里进鱼了,

    因为浮漂小动作越来越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