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调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二章,调和 (第2/3页)

有着更强的交互关系,更容易被人所接受,更容易融入人类社会中的为服务业创造的人形机器人。

    “那非人的,如‘灵山’,如那位‘汤姆博士’,以及所有的这般自我认知与寄托道体为异形的存在,这些人怎么算,要把他们开除人的行列吗?

    “要是有人拿起过去几千年来不知多少亿万的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以及现在依然装不起义体的残疾人来说事,又该怎么理清?

    “难道需要至少拥有一部分人型,或者至少在诞生时先天拥有一部分人形,那样无人机出厂就不管空气动力学设计,不管什么美学,只想身上到底安没有安着人头了。

    “或者这套法律不将自然人类包容在内,可体外发育,或者克隆人,这般人的身份如何算?”

    一口道:“不以形体,我们拿更本质的灵魂来算,以智能等级来对人进行定义,来划分出真正的彼此。

    “只有智能等级达到一定程度,通过某一个判定,鉴定拥有了灵魂,那么就拥有人的身份。

    “是人的,给予人的权利,同时遵守相应的义务。

    “不是人的,那就只当做工具,受到人的驱使,为人服务。”

    张宝仁道,“这也是我此前与灵山所回答的答案。

    “这要比起通过外形,通过功能、种类来判定要更公平,也更有实现的可能,也更容易被人接受,毕竟超出其它生物的智慧是人最为引以为傲,同时也最为特殊的特质。

    “但它同样也回避了真正的矛盾,也同样存在着问题。”

    “首先要以智能来进行鉴定,那么就必须对智能定制一个仿佛天条一般的精确至极的鉴定规则或门槛。

    “可在目前灵魂被信息技术彻底解构的情况下,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标准将成为以此而构筑的智能等级中的一道无比突兀的坎。

    “如果将等级定为“10”,那可能将会出现9级9.9、9.99、9.999…级的非人人工智能。

    “‘非灵魂’与‘灵魂’的智能之间的界限会有无限的接近,人与非人就在一线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