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0 知识就是财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80 知识就是财富 (第2/3页)



    端木天倒是乐了。

    在端木天看来,莫说一千本,就是印一万本,哪怕卖不掉亏本,只要能够讨好李纲,那也是值得的。

    谁让他另有所图呢。

    更何况端木天根本就不担心李纲的书会卖不出去。

    李纲可是太子少保,当世大儒,学生故人遍地,他出的书,士林之中有多少人会趋之若鹜?

    别说一千本,就是再多印几千本,恐怕也没有问题。

    而且李纲的书,端木天还不打算卖便宜了。

    八百文一本,爱买不买!

    知识就是财富嘛。

    “婉娘无需担心,区区一千本,怎么可能多?若不是担心我家工坊工匠技艺还不够纯熟,怕印制出来的书有瑕疵,我还想多印一些的。”

    见端木天这般说了,婉娘也只能任凭他处置。

    端木天又很热忱的领着婉娘参观印书坊,向她介绍印制书籍的过程。

    “婉娘,我家印书之法,称为雕版印刷,这边就在刻制雕版。”

    工坊内一块块按照尺寸开好的空白书板堆叠在工坊内等待使用,工匠们认真的在书板上进行雕刻。

    以雕版印刷印制书籍,最麻烦的部分就是雕刻雕版,一旦刻错,就整版报废。

    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比起来,弊端很多,但端木天与老爷子之所以不搞活字印刷,却也是有原因的。

    其实自从活字印刷诞生,它的应用普及程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甚至到了有清一代,雕版印刷依旧是主流。

    直至清末民国初年,随着民间开始大规模办报,活字印刷的春天才开始到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论哪朝哪代,识字率都非常的低。

    使用活字印刷,负责排版的工匠就必须识字,否则无法完成排版。

    而雕版印刷则不同,刻雕版的工匠几乎都不识字,但他们只需要根据书稿描摹雕刻就行。

    端木天可不敢奢望,在大唐找一批读书人来当工匠,那根本就不现实。

    另外活字印刷要想字迹清晰,就必须使用金属活字。

    在唐时要铸造金属活字,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