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谐音梗扣钱 (第3/3页)
理寺,的确有些古怪了。
其实老爷子对于吏部将他分配到大理寺上班,可是相当满意。
毕竟与其他诸部衙门比起,就大理寺与他这位二级警督老刑警算是专业对口。
要真把他丢到什么工部、礼部去任职,那才抓瞎。
但这事老爷子知,端木天知,天知地知,可再没有第三人知道了。
吏部总不可能知道老爷子是穿越人士,所以人尽其才吧?
端木天敢肯定,这其中必有猫腻!
只是幕后捣鬼之人究竟想做什么,端木天一时还没想明白。
老爷子倒是无所谓,不管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故意做些什么,反正去大理寺任职,倒是顺了他的心意。
“呵呵,夫人无须多想,为夫对于断案颇有心得,去大理寺任职,倒正合为夫心意。”老爷子出言宽慰道,心中却也有了计较。
不管是谁在捣鬼,总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了。
如今要紧的事情,还是尽快弄出火棉,造出手榴弹来,才是正事。
若真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不起一炸了之。
吏部铨选后,老爷子也不用着急去大理寺报道,待下次休沐后再去报道即可。算算时间,还有六天,抓紧一些,应该够了。
老爷子与端木天又借口回去继续研究如何提取酒精,一家三口再次赶回了杜曲镇。
制作火棉所需的棉花、火硝、绿胆矾等物,老爷子早已让杜如凤采购回来了。
这其中最难弄的,反而是不起眼的棉花。
大唐可没有种植棉花,少数棉花也是西域“进口”而来,价格非常昂贵。
杜如凤也是花了大价钱,才从胡商手中买到了棉花。
唐朝也没有棉花这个称呼,棉花的棉字,是宋朝才出现的。自古棉花被称为古贝或者白叠,而且当时西域种植的棉花也是草棉。
好在不管是草棉还是棉花,老爷子用来制作火棉,都没有什么区别。
两日后,工匠便将爷俩要求打造的器械全部准备妥当,用以提取酒精的工坊也建造完毕。
端木天与老爷子巡视了一番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准备开始着手提取硫酸。
其实在大唐提炼硫酸,并不是天方夜谭。
早在东汉,便已经有了加热胆矾或绿矾制取硫酸的方法。
以石头为容器,加热胆矾,将生成的气体产物通入水中制得硫酸,称之石胆精华。
端木天就知道,唐代《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之九》中,就记载有炼石胆取精华法,“以土墼垒作两个方头炉,相去二尺,各表里精泥其间,旁开一孔,亦泥表里,使精薰,使干。一炉中着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中以炭烧石胆,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入万药,药皆神。”。
只不过这些化学知识,却被炼丹士当成炼制丹药的方法,并未加以深入研究,形成化学体系,甚是可惜。
至于把硫酸入药,还称其药皆神,端木天就不予评价了。
反正这种所谓的神药,谁要敢给他吃,他能揍得那人连他妈都不认识。
唐人都能提取硫酸,这对于老爷子和端木天而言,就更简单了。
仅仅一日功夫,父子二人就弄出了硫酸,再通过加热蒸馏的方法,将稀硫酸提纯成了浓硫酸。
之后又通过火硝与硫酸反应,制出了硝酸。
将棉花浸泡入硫酸硝酸混合液,再用水洗涤晾干,火棉便制作完成了。
端木天看看父子二人纯手工制作出来的火棉,倒是不太确信这玩意能有多大威力。
“老头,你确定这玩意真的有用?”
老爷子瞥他一眼:“废话,老子的话你还不信?你爸我还会有错?”
“那咱们试试?”端木天从小到大,除了鞭炮,还没玩过那么危险的东西,不禁有些兴奋。
老爷子一个栗子敲在他的脑袋上:“你小子别把这当成好玩的,哼哼,当心试试就逝世!”
“啧啧,老头,谐音梗扣钱啊!”端木天笑道。
老爷子没好气瞪他一眼:“行了,少废话,拿上东西跟我走!”
端木天赶紧小跑跟上:“老头,去哪儿?”
“找地方实验啊!怎么,你还想在这工坊里试试不成?那可就真成试试就逝世了。”
端木天无语,老爷子这谐音梗还没完没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