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破开混沌见天开 第九章 我不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破开混沌见天开 第九章 我不愿 (第3/3页)

开太平’的豪言壮语”。

    “我的本心很简单:均地权、立公义、重民生、兴华夏。”

    “好一个均地权,好一个兴华夏”,刘伯温击掌而叹,又似重新年轻了十岁,目光中溢彩连连。“想我刘伯温饱读诗书,说着精于儒道释三教、专于天文地理术数也不为过,却被汝区区小儿上了一课。”

    “然,说得轻巧!”韩明义就知道刘伯温没那么容易忽悠,只听他讥笑道,“历朝历代,不是没有过均地权的政令,最早的时候,孟子就提出了‘民有恒产’之说,宋之晁错、王安石等人也曾设想‘抑制豪强’,如何就你实现得了?”

    韩明义不再藏拙,他提出,“历朝历代,之所以没能实现,主要有三个核心因素:其一,皇权以及宗室;其二,地主士绅集团;其三,生产力。”前两个,韩明义相信刘伯温能轻而易举的理解。但毕竟站在前世的角度,要硬生生把领先千年的理念灌输到当世大儒的脑海之中,韩明义也只能以一种刘伯温能听懂的思维继续解释道:

    生产力,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亩土地亩产粮食的多少。影响生产力有多种因素,比如当代的生产工具、天灾人祸的发生频率、农民耕种的技术、社会文教和教化、皇权的稳定等等,概括而言就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先生吃过山东烙大饼吧,比如武大郎一天能卖十张大饼,有一天,我们传授给了他新的技术,他一天能烙一百张大饼,而这些大饼更物美价廉,能养活更多的人,武大郎也通过效率的提高,赚到了属于他自己的钱。”

    也许韩明义自身也没感应到,刘伯温在倾听他讲解过程中的脸色变换,只见刘伯温的脸色,先是疑惑,再到沉思,忽而懊恼,转而惊叹,喜极而泣。刘伯温缓缓站起,再次来动了韩明义的身前,作揖、拜曰:“伯温受教了!”也许韩明义根本就不明白,为一个古人讲授超前了一千年的哲学,将会给这个古人带来怎样的震撼,那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碰撞、毁坏和重塑。

    然而,竟都被这个被誉为少年神童的刘伯温给熬过去了。韩明义无法估量,这将对刘伯温、对明教、对他自己造成怎样的蝴蝶效应,或许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或许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先生!”

    “这就是我的大不愿!”

    “这却是我的本心!”

    “身在黑暗,心向光明!”

    “凤凰涅槃,改明为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