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一章 历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一章 历程 (第3/3页)

说到底没人会觉得奇怪,这里本来就是个停机坪。”

    徐天翼勉强扯了下嘴角:“你听上去很熟悉这套流程。”

    “这种事我没干过,但我的备案里总有一些完整的操作流程。”梁安耸耸肩,“说不定都用不上,但我总需要屯一些来增加安全感。所以,刚才我们说到哪儿了?”

    这话明显是冲着江秋说的。但是意外的是,这回梁安没有刻意规避徐天翼。

    甚至有几分专门“讲给他听”的意味藏在里头——这件事连江秋都隐约有些察觉,甚至因此看了一眼徐天翼。

    徐天翼有些狐疑,因为气氛似乎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对被排斥在外的感觉更有经验,还没准备好被有意的纳入话题当中。

    只有梁安完全无所谓。他系上了安全带,继续像个演说家一样侃侃而谈:

    “历史就是同一件事不断、不断的以崭新的形态重新出现。通常人们把它看作人类从不吸取教训的决定性证据,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剧变的过程中,无论结果在全局的维度下它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总会有极少数人得偿所愿。一次又一次开启这一局面的人或许正是试图从中得到益处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值得效仿的错误’。”

    ----------

    哪怕有张银胜的丑闻,枫越公司后续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欣欣向荣。

    那桩突如其来的“商业合作者违法事件”最终被定性为“个人行径与操守失范”,与公司主体无直接关联。律师操作娴熟,危机公关反应迅速,枫越公司甚至在媒体舆论的反弹中收获了一波声誉上的红利。

    投资人看中的是结果,不是情绪。虽然也有自己的影响,舆论比起掌舵者的能力一文不值,梁自衍一直都是那个能给出漂亮报表的人。

    短短半年内,枫越完成了三轮融资,完成了公司名义上的“重组”,正式升级为枫越集团。注册资本翻倍,主营范围从“资本顾问与产品孵化”大幅度扩展,业务矩阵乍看之下庞杂得不可思议,但内部清晰得就和梁自衍本人早就构建好的模型一样——每一个对外的板块背后都有一个被打上“实验性”标签的项目在低调运行。

    齿轮不断的滚动着,带动更大的机器运转。

    江卓仍旧是枫越网络安全部门的“核心技术顾问”,正式获得合法研究场地、设备与人力配给,也多出了几个负责明面业务执行下属。他对这个结果并未多言,待人处事因为多出几个同事表现出了更加外向,温和友善的一面,但从实验日志的频率可以看出,他仍旧是那个枫越集团地下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因为工作的转换达到了某种让人发怵的“超限运转”地步,也不影响这份绝对投入的功劳。

    至于尹慧希,她的名字从不出现在任何意义上的人员列表和宣传册中,甚至参与的活动都只用缩写代码标记。枫越公司规模扩大,知道这个人和高层存在潜在联系的人占比也越来越少,尹慧希不需要经常出面,更多重要的人也只以为她自立门户和枫越减少联系,只有一些个人事务提上日程的时候,梁自衍依旧以知名企业家的身份伸出援手。

    ——虽然明白尹慧希心里有鬼,梁自衍和李茗艾都不希望这个人真正站在自己一方的对立面。保持脆弱的合作关系确实是他们现在能够选择的最优解。

    公司蒸蒸日上,但那只是一部分人眼中的枫越。

    而在另一个维度里,这家公司已逐渐演化成一台庞大且复杂的机器,外壳是股份和业务,内部则是控制与博弈。

    没人知道张银胜事件后真正开始倾覆的究竟是什么。

    梁自衍也是如此。但他确信自己有着明确的目标,他知道明面上枫越公司……枫越集团会往哪里前进,也知道自己同时需要控制由尹慧希和江卓主管的那部分业务。

    枫越集团扩张进行的实在顺利,甚至有些超乎想象。这显然并非偶然,从这时开始,但梁自衍有时觉得,哪怕有“那个东西”的协助让他们能够适时解决一些用心不良的障碍,能达到这种地步他们的运气也很惊人。

    比起花费时间担心,他现在确实需要更加专注于自己得来不易的事业走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