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5章 新的贸易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65章 新的贸易帝国 (第3/3页)

土和周边地区,到遥远的赤洲和大西洋沿岸去做三角贸易来实现了。

    赤洲这块新开发的白纸就成为了新老商业家族争夺的焦点,陆家看中了北赤洲的风水,决定在高纬度的这片看不到边的广袤荒原上建立世代相传的家业,穿越众自然不会和学生们争夺旧时空加拿大西部的地盘。但是早就看中的这些太平洋西海岸精华之地的金门湾和洛杉矶等天然良港绝对不会错过。刚开始的圈地运动至少要三四十年才能将整个赤洲划分完毕,所以占据了各个未来必然发展处核心城市的要害精华之地的穿越众留下残羹冷炙给其他人争夺的头破血流。自家在一旁看戏的恶习和传统自然还是要保持下去。

    赤洲诸多新土地的开发和新商品的引进就是一个延续帝国商业传奇的契机。赤洲不光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平原和原始雨林,还拥有最大的山系和无数的独特物种,玉米和烟草等作物虽然被穿越众开挂提前引进了旧大陆,但是赤洲本土能够大量出口的暴利商品更多。和印第安诸部落贸易的来优质的红衫木铁杉木、松木华丽的皮草、从大平原上的牛群中搞来的牛角、牛皮、牛骨粉、牛肉、牛毛编制工艺品等等都是畅销货。赤洲近海盛产鲑、鲽、鳕、鲭、鳗、鲱、沙丁、比目、萨门等鱼类,在鳕鱼岛(纽芬兰)边缘海区还产鲸、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极熊等。广阔的赤洲中北部的阔叶林中还藏着难以计数的糖槭所出产的枫糖,当年旧时空的拿破仑宁愿放弃广阔的路易斯安那也不愿意放弃一个海地岛除了争一口气不想输给黑人奴隶反抗军之外就是海地出产珍贵的蔗糖而路易斯安那没有什么经济价值。这里的印第安部落的劳动力极为廉价。廉价到基本的口粮和食盐等物资能够换取大批劳动力密集型的工艺品和极为花费时间才能得到的珍稀物品。

    刘氏贸易公司就是一家从事转口贸易的小公司,在帝国建立之初就从事日本生丝和国内药材的贸易,在第三代当家刘珏的带领下积极开拓赤洲市场。转为经营赤洲出产的皮草进口业务,一下子就从诸多从事近海贸易的诸多同行中脱颖而出,一口气吞并了四十多家海外进口业务的同行公司。刘家的子弟敢于急速扩张的原因就是发现了皮草贸易的暴利,例如普通的海豹皮在很多寒流影响的海岸只是贱如泥土的普通货物就像一般的渔港出售普通的鲜鱼一样按吨计价,好一点的一级货色一吨也不过几千元,

    而进口到本土之后加工成皮草大衣就能卖到数百元一件。《生态环境保护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律限制国内对野生动物的捕杀,而富裕起来的人们又在高竞等时尚界权威有意的引导下将消费重点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而不是土地和储蓄上来。这种国内新兴的中产富裕家庭对皮草的巨大需求促使皮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当其他的贸易商发现皮草贸易的暴利之后,想从这个市场分一杯羹的时,他们才发现刘家已经成为了业内龙头了。刘家通过和各个部落签订排他性的皮草统购统销协议学习穿越众的合作社模式之外还用极高的价格推动参议院立法将保护性法规应用范围扩大到全球,新建立了一套捕杀野生动物获取皮草的配额制度,一套组合拳下来,业内寡头的地位便无可动摇了。除了皮草之外。赤洲还有很多其他的物产。大平原和西部山脉出产的牛肉、动物制品(骨、筋、角、牙)、木材、蜂蜜、松香、矿石和金银从无数的印第安部落传统贸易网络聚集到几个大港口,换取帝国出口的硬币、食盐、粮食、工业品,每一个贸易行都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个新大陆上的商机几乎是无限的。超过5000万的原住民和4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能够提供的商机几乎比一个人口超过8000万的印度也少不了多少了。

    为了友好的进行可持续的贸易榨取利润,疫苗和药材的输入被放在首位,当然,垄断这种核心贸易品上游供应的辰基集团给了每一个下游分销商合理但不过分的利润空间,虽然比不上皮草和其他赤洲土特产的贸易利润率。但是也高于国内的近海贸易。强制性贩运疫苗和药材的贸易证时代很快就过去了,那些在品尝头汤的过程中赚取了新航线初期最大暴利的大佬们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之后也不可能继续维持高额的垄断利润了。货源充足的其他中小贸易商越来越大的呼声迫使参议院开放航线,废除贸易证的排他性。大势所趋的前提下,经过了三年的有限数量的贸易证垄断时代之后,赤洲迎来了贸易额井喷的新时代。不光原来的航线上航行的船只数量增加了好几倍,新开辟的十几条新的航线也越来越繁忙。赤洲沿岸的数十个天然深水良港也被开发出来,成为了基本已经饱和的国内诸多港口建设公司的新兴战略发展要地。

    除了连地中海和红海都走不出去的法蒂玛埃及和忙着内战的穆拉比特王朝,所有的旧大陆国家都组建了新大陆贸易公司,就连处于战争状态的英法两国都派出了几十艘船从北赤洲进口鲸鱼和皮草等土特产。不管能不能占据一席之地,各国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也给原住民的生产生活带去了极大的正面影响,不敢说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是提高到封建时代初期的水平还有可以保证的。一些富裕的部落甚至用上了产自帝国的玻璃和钢筋来建筑重要的公共活动产所了。

    在这**潮中又诞生了不知道多少新的贸易公司,其中能发展成贸易帝国的想必也会有很多了,当年开发印度航线和伊斯兰世界航线的时候造就的大公司早已成为帝国商业的巨头,一个个挂着耀眼的集团公司的名头领导着旗下的诸多产业源源不断的从各地的市场为股东们每年创造巨额的收入。那么这些公司之中也许也会有数十家顶着某某新大陆贸易公司等字眼的家伙更改为某某集团,成为跨行业混业经营的跨国集团,成为新的贸易帝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