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新的贸易帝国 (第2/3页)
资热土上的重要劳动力和合作伙伴了。玛雅人虽然总体处于奴隶制社会。在基层都是文盲的情况下照样发展处辉煌的文明。华商带来的不仅仅是商品和先进的制度,也给那些已经懂得能将历法精确到超越二战时期水平的高等数学知识的玛雅祭祀和上层人士带去了大把的商机和致富的机会。
以可可姆家族为例,不过是一个掌握了基本计算能力的普通贵族,凭借着垄断整个玛雅地区的进口商品的垄断地位(帝国所有出口商在玛雅联合王国的唯一对手交易方),在所有进口商品的进价上加了10到50个百分点的价格再转卖给其他城邦的各级分销商就聚敛了超过国家20%的国民财富(在奴隶制社会,最上层的1%的人口占据80%的社会财富很正常,解放奴隶从奴隶主变成封建主的过程中。各个城邦的贵族都榨取了大量的财富,这些刚刚获得自由的奴隶不得不付出几十年的辛劳收入来偿还和赎买由可可姆家族支付的自由赎买款和份地钱,这一招学习的是旧时空的沙俄解放农奴)。
一些和穿越众合作时间最长的老家伙们也被新大陆的贸易利润震惊了。原本兴旺的东海三角贸易(日本列岛的金银、海产、工艺品铜、硫磺、硝石、生丝等土特产和包括东夷岛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各个殖民地出产的稻米、香料、蔗糖、染料、木材、橡胶、水果农副产品与帝国本土出产的各种工业消费品之间的贸易,利用季风航行路线和传统技术的商业利润受制于越来越大的规模和新技术的应用下降的很快。)越来越难以吸引胃口不断增长的商业资本大鳄们了,即使是刚刚上规模的针对欧洲和伊斯兰世界大宗跨国贸易也难以同跨太平洋或跨大西洋贸易比拼利润率。至于帝国和印度诸国的贸易则处于规模和暴利之间的平衡点上,拥有远远超过欧洲和伊斯兰世界的规模。又因为印度几乎不要钱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有很高利润的这种理想的市场早就被大鳄们瓜分一空。哪里轮得到后起之秀和新兴的商业家族插手。
说起暴利的贸易路线,接受过信息社会垃圾信息洗礼的现代人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毒品、军火和古董文物走私之类的对社会和文明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传奇贸易路线,实际上比毒品、军火和古董文物走私更暴利的贸易品和路线多得是。以纺织品中的丝绸贸易为例,一匹雪白的普通素绸,在没有染色和印花前只能在原产地的南中国诸多鱼米之乡当成比麻布贵一点的中档纺织品,一平方米在帝国的苏杭地区批发价拿货不会超过1个大银币(5元钱),但是运到塞尔柱帝国的巴格达就能卖出10个金币(500元)的价钱,配额少的可怜的各国对帝国丝绸的渴望简直比黄金还急切。为了感受来自东方的气息,东罗马的奸商曾经直接将高价从巴格达商人那里买来的丝绸拆成原丝和亚麻纤维混纺成具有西方特色的丝绸。染上色就敢卖一个平方40个金币(真丝含量减半还价钱翻倍再翻倍,相当于比原产地涨价800倍)。当然这种暴利被直布罗陀的直接到岸价采购和友好通商条约摧毁了,但是中间商赚个20倍还是毫无压力的。毒品能正大光明的从海关进出口吗?能上规模而不跌成狗屎价吗?能大批复制这种成功和催生以此为主营业务的贸易公司吗?
说起赤洲的贸易暴利就不得不谈到穿越众规划的世界贸易结构和产业分工布局了,帝国成为世界工厂和银行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这种结果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本土制造绝大部分的关键工业品和全部的工业品是决然不同的两种概念,一种是追求利润和各种资源(市场、原料、能源、劳动力)最高效率的优化配置。一种是被迫害妄想症患者的自我追求安全感的努力结果。穿越众显然不会去选择后一种,那么自然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以暴利的瓷器贸易为例,泥土和釉料在高温窑炉内的煅烧造就的技术结晶成为剪刀差的拳头产品是汉代以来华夏的传统。这种格局是不以某一个国家或组织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是强横如同神灵一般的穿越众也不可能改变。先进文明之所以是先进文明不是在于强大的暴力,而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和不管那些落后文明拿出吃奶的力气都追不上的深厚文化技术实力。中华一直都是东亚的唯一核心文明,也是最强大先进的民族国家,在这个被穿越众严重改变的时空早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了,两亿多的人口和30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基本已经囊括了世界经济产值的90%。为了维持高速的增长和大规模投资消费产生的新经济不被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损害,穿越众不仅仅保持了很高比例的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还挖了很多池子作为稳定流动性供需的缓冲器。其中最重要的池子就是高速增长的商业板块蓝筹股这个占据帝国股票市场总市值四分之一的巨大集群。
不管是辰基集团还是合作伙伴的商业公司的股票都需要保持高达12%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否则很快就会被暴利的诸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公司夺走股票市场龙头的位置,不光市值会因为分红能力下降而减少。其股票衍生的大量期权、债券、基金和杠杆衍生品的利益会损失惨重,因此寻找新的利润点,保持社会最高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就成为了每一个上市公司董事会的主要工作。 要知道,原材料的价格一点稳定性都没有。收到市场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十年的时间内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都有过。为了消灭这种不稳定对经济的冲击和损害,除了帝国本土的战略储备和强大消费能力能对工业原料价格起到稳定作用之外,辰基集团的储备体系和内部供求产能调节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建立起常平仓和物价报(华夏帝国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和各地物价公开信息周报)之后还建立起期货系统和完善的保险制度,让帝国绝大部分必需品和日用品的价格维持了基本的稳定和供求平衡。因此要想在物价透明和规模有限的基础上获得超额的贸易利润就要离开帝国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