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现代医学的崛起(下) (第3/3页)
财政开支福利部分,商业保险报销200到2000之间部分,成年后每个国民自己在工作期间缴纳的医疗公积金(每年12元,一年一交)专门用于200一下的医疗费用开支(企业和zhèng fu平分支付大于12小于200的部分,没有就业的老幼妇残zhèng fu承担企业支付部分)。
实际上这种制度花不了zhèng fu多少钱,绝大部分的居民在常见病(感冒、发烧、咳嗽、小的外伤和感染)上一年也花不了多少,而老年人的慢xing病也很少出现(赤字)。制度刚建立的时候,超过60岁的老人极少,还不到人口的2,建立几十年之后,大部分老年人开始大笔花钱的时候,他们积累的保险费和公积金也不是个小数,足以应对十年左右的开支,国家也就是出个70岁以后到死之间若干年的费用,财政的盈余和累计保险金、公积金和养老金账户的利息也足以弥补这种开支产生的缺口了。(这些国民福利账户的累计资金都是购买国债和蓝筹股的主力,基本都是稳赚不亏的。)
绝大部分的公立医院的支出都是来自财政的年度固定比例拨款,也就是说随着财政的收入增加,医院得到的拨款也一样同步增加。大部分的省和地级市医院都能瓜分对应级别地方财政每年3的预算额度,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填补病患12元公积金到200费用之间的医院账户赤字的。加上其他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开支总计能超过5的预算额度,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才过不惑之年的吴祈几乎每天都在和李基等人打擦边球,不停的依靠高端的医疗保健、养生、疗养产业在富裕阶层中圈钱,几乎每个高端娱乐和消费场所都拥有吴祈的影子,到处占便宜的吴祈自然有占便宜的本事,大把的老板富豪愿意花费重金来倾听吴祈的养生课和接受吴祈学生的服务。要说敛财的本事,吴祈可能赶不上刘欣和王能等资本运作的高手,但是敛财的热情,其他人拍马难及。
大批的得意门生一边兼着医学大师的本质工作治病救人,一边到处演讲授课圈钱,得来的门票钱都被吴祈建立的帝国医学研发基金会、帝国医疗保障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吸干’了。
后世一场演讲百十万很正常,随便一个顶着大师名头的家伙出场费都能拿到好几万。几百个权威教授一年组织个3000场,赚个几十亿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吴祈可不是傻瓜,正经事都忙不过来的师生哪里有时间去搞这个,所以出面的都是那些口才好,动手能力差的师弟们。本事高的大师兄都在忙着做手术救人或者夜以继ri搞研究,抛头露面的事务都甩给了成绩吊车尾的那些吴祈另有任用的‘人才’了。
资金充裕的吴祈自然就jing打细算的办起了一大堆私人参股但是不管理的贵族私人医院来圈钱补贴这些每年拿出巨资赞助公立医院的基金会了。
解决了治病难和没钱治的问题后,那句老话也就失去了出现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