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资本输出的必要 (第2/3页)
团,同时开始了全面的投资恒河三角洲农业和经济作物种植园的各个上下游产业,疯狂的吸收各个农村的劳动力和波罗王国的土地。
上面搞这么大的动作就是为了开发这片肥沃的土地吧,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波罗王国足足有三千万亩上等的水田,七千万亩一般的水田,整个恒河三角洲都是肥沃的热带沃土,沿海的红树林足足200多万亩,只要做好水利和防止海cháo倒灌的工程,要是风调雨顺,一年产出的粮食足足可以养活一亿人呢!”
“嘶!”在场的众多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怪不得本土要派我们来这里,这里简直就是贸易的天堂啊!听说师兄在前年回乡探亲的时候,带回去了价值20万的年节礼物,我们还不相信,以为是师姐吹牛皮,原来是真的啊?”一个同乡后辈感叹了一下。
“那是!我好歹也是在这里厮混多年的商界jing英啊!每年经手的买卖起码这个数。”胡海伸出左手手掌五根手指来回转动了180度。
“莫不是一百万元?”一个小个子的后生问道。
“说笑了!哥哥我哪能在一百万里面捞出20万。每年的买卖总额起码1000万龙元往上走啊。”
“怎么会?就这还不到一个东夷岛大贸易区怎么可能赚到1000万的纯利?(波罗王国只开放了三分之一个孟加拉面积的沿海区域给帝国zi you贸易投资,其他地区被延迟到十年后开放。此时的跨国大宗贸易基本都是100以上的利润,利润太低的就要上规模,这对于帝国紧张的运输能力是个难题。)此地的购买力有这么高吗?”
“怎么可能!我们运来的消费品在本地基本卖不动,这有多大的消费品市场?几乎90的进口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需要的本土才能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建材,比如钉子、五金耗材(锯条和各种紧固件)、高标水泥、玻璃和纸张等等。出口的全部都是茶叶、稻米、小麦、甘蔗、黄麻,红木、杂木、皮革棉花也不少,但是比不上蒲甘和西南地区的港口。满船的大米从这里运到本土不亏本就不错了,虽说本土江浙沿海大片的山地丘陵土地都退耕还林,种植水果和竹子了,但是也消化不了这里的大米啊。所以我们很多大米都是运到西方的阿拉伯世纪和东玄洲沿海各地去交换当地的货物呢!南洋地区对这里的替代效应太强了,在这里发展专业商品化的热带农业显然是不合算的所以我们几乎将所有的公司种植园全部用于种植甘蔗和棉花了。大量雇佣本地劳动力来采收和加工非常合算,这些深加工出来的蔗糖和纺织品都是运到西方去交换金银和帝国需要的矿产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印度三角贸易航线吗?投资这里就是为了获取本土之外各个港口之间的贸易专用物资?这种投资目的实在是太给力了!”韦宗史感叹道。这种体外循环的贸易结构在帝国运输能力有限和市场有限的前提下是最好的选择,也是获取金银、奢侈品(象牙、宝石和皮草等等)和诸多质轻价重的名贵进口货物的最快手段。
“对,我首先发现的,厉害吧!就是我发现这个贸易航线之后才建立的总部在科伦坡的印度洋贸易公司和总部在这里的东印度贸易公司呢!帝国竟然就因为这个给了我一个终身子爵的爵位。虽说我没有得到多少股份,但是每年2的股份分红加上20万的固定总裁薪资,也算跨入帝国上层了吧!”胡海得意的说出了自己爵位的来历。
“从本土运输开发物资和设备来东印度,从东印度运输糖和纺织品去售阿拉伯世界,从阿拉伯世界运输金银矿产和象牙、宝石、ru香没药等贵重货物回国。一年可以跑三次大来回,一年下来可以赚到四十倍的利润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