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2章 南洋的可喜变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2章 南洋的可喜变化 (第2/3页)

审查,还要大量充足的资本(100万的自有资本仅仅只是开银行的,要想混业经营起码要2千万的自有资本)。

    在他建立银行几年之内,就凭借极高的服务质量和信托jing神,帮助2000多大额储户和信托资产委托人获得了年均12%的收益。这种高收益主要是来自于帮助他们获得投资有极大成长xing的贸易行和上市公司债券、股票得到的稳定收益,他很少办理贷款,吸收的存款基本都是通过校内银行工作时积累的人脉,在校内公开平台上购买力同学后辈们开办的贸易行和工厂的短期融资债券和原始股。

    这种分享同学的资产高成长xing的机会不是那些暴发户和粗俗的土豪金可以得到的,秉承老师们的传统,只选择有良好信用和口碑的良善人家合作,这些信托资产成为了银行做的最好的活广告。从开业到危机之前,这家高速发展的银行从未遭到挤兑和危机。这不光是穿越众罩着的好处,更多的来自强大的管理和业绩带来的信用。在危机中,早有准备的涂晶一口气兼并了四家资产过百万的橡胶贸易行和两家资产过千万的钱庄票号,分享了这次盛宴之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提前一年实现了混业经营的目标。

    一个个强有力的中小团队,在穿越众领导下的辰基系经济巨人的提携和带领下覆盖了整个帝国的经济界,大到承销短中长各期国债,小到办理个人信用透支贷款,垄断了整个帝国的流动xing和经济血脉。在分割帝国经济成长果实的盛宴中占据了最核心的位置,同时也为众多股东们拿到了最丰盛的一份收益。

    1949年,穿越众正在忙着瓜分旧势力最后一点家底的时候,南洋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从1942年,穿越众主导的下南洋战略实现了打开五个主要大国的国门的目标之后,大越李朝、占城王国、高棉吴哥王朝、室利佛逝、蒲甘王国都被卷入全球化的大cháo。

    各国的经济结构慢慢的向殖民地经济的单一化、原料化、规模化转变,原本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基本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宏大的种植园和矿山、伐木场。大片的森林和沼泽被砍伐填平,转化为种植香料、甘蔗、柚木、金鸡纳树、糯稻、油棕、茶叶、可可、咖啡、橡胶、剑麻、蕉麻、椰子、水果和药材等帝国需求量极大的暴利经济作物。

    大量的山峰和丘陵被开发为矿业用地,一车车的矿石被大量的土著和奴隶劳工从矿坑中用钢镐等犀利工具剥离矿床,运输到堆放矿石的码头和简易选矿工厂,然后集中到几个有冶炼能力的矿业大城市加工成一船船满载南洋特产船舶的压仓金属锭或jing选高纯矿砂(非金属矿,如石墨、石英和石棉、宝石和半宝石等等)。

    例如地域广阔但人口分布严重不均的吴哥王朝高棉帝国,境内的人口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南部的沿海平原、三角洲、和湄公河下游冲积平原上,柬埔寨版图内的几个湖岸平原集中了40%的人口,但是这些平原仅仅只占据2%的帝国面积。洞里萨湖之北的都城吴哥城竟然有50多万的常住人口,而占据国土面积90%的广大如今的泰国和老挝等地的平原和山地境内竟然只有全国人口的5%。

    广布森林的诸多适合人口宜居的高原、台地、河谷平原、丘陵地带几乎都是没有人要的史前时代。帝国的商人看着几千万吨的高级木料躺在森林里腐烂,心痛的在滴血。为了开发广阔的森林,顺路将文明和帝国的势力延伸到这些绿sè的文明空白地区,在中国特sè的拆迁办(中国商人的国外投资开发建设公司)的主导下,高棉早就不堪重负的平原富余劳动力,就被引导到广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