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7 张博的文明拯救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7 张博的文明拯救计划 (第2/3页)

与物理的古环境研究所证实,只是在三阶段划分的时间上,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这种环境气候的变化规划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

    以楼兰为例,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繁盛,这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境适宜。但此后进入降温区后,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在距今约2000年左右旱化加剧,这表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冰进发生,黄土堆积,湖沼消亡,海退发生。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

    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只是由于楼兰处在干旱内陆,这里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显著罢了。

    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干涸的影响,可以说越来越大。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这里曾有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他们砍伐掉许多树木和芦苇,这无疑会对环境产生负作用。

    在这期间,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5号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树桩”说明,楼兰人当时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机,只好祈求生殖崇拜来保佑其子孙繁衍下去。但他们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树木,使当地已经恶化的环境雪上加霜。

    罗布泊的最终干涸,则与20世纪解放后在塔里木河上游的过度开发有关。当年zhèng fu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后,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现断流。这一点从黄河断流可以得到印证。罗布泊也由于没有来水补给,便开始迅速萎缩,终至最后消亡。

    穿越众为了避免高昌和西北地区的生态灾难引发不可修复的永久xing生存灾难,强行将西北草原和生态脆弱的山麓冲积扇地区的人口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多余的人口都迁徙到高昌和甘肃路的各个城市,准备为即将启动工业化储备劳动力和市场。

    张博在所有的西域佛国古国遗址转了一圈之后,交上了一份内容详细的古文明拯救计划,包括抢救xing挖掘各个遗址的文物和信息载体,可恢复的死文字的编译工作、对各个古文明残余族群的调查研究、生态恢复和文明重建计划等等。

    这种烧钱的计划几乎没有十年内收回成本的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