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2章 高昌的衰落和中兴(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2章 高昌的衰落和中兴(下) (第2/3页)

基本都属于拥有较强实力的少数民族部落。因为生产力的落后,后世乌鲁木齐天山北面一代的草原和森林也少有人烟。因此面积超过大宋六分之一的高昌,其农业只能养活四百万不到的人口。

    在手工业上,丝织品有兜罗、锦、纻丝、熟绫。棉、毛织品有斜褐、白布、绣文花蕊布。矿物中有著名的硇砂,是一种氯化钠,为制皮革不可缺少的原料。铁制品中,回鹘人已有镔铁即钢,回鹘人手工业cāo作的各种器械,许多得用钢铁才能制成。虽然高昌的商品种类繁多,接近千种商品,但是只有很少的国产货。大部分的金属制品和文化用品都是进口的。尤其是消费量巨大的矿石需要从辽国和西夏进口。

    在商业上,从其和东方商业的往来频仍可以看出商业之发达。回鹘人多到辽南京做买卖,善于鉴别珍宝。也常到辽上京进行贸易,辽朝特别在上京南城设立”回鹘营“作为居留地。与五代、北宋也进行贸易。向宋的洛阳、开封源源不绝地输送马匹,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元丰八年(1085)将战马约240匹送抵开封。又如棉布(白布)一项,后周广顺元年(951),一次运到开封的就达1329段,(数量也就一车皮,还不够百万人口的东京城一天的消费量)这也说明当时内地植棉业还很不发达和高昌的产能有限。这种商业仅仅只是偶然的上层奢侈品贸易和小批量走私贸易。

    大部分的高昌民众都是汉人,虽然官方语言和文字是回鹘文,但是基层信仰的汉族传统文化风俗和佛教对高层的影响也ri益加深。辽国和高昌其他邻国都对这个回鹘人建立的政权十分纠结。

    吐蕃是一盘散沙,没有实力占领除了高原之外的领地。西夏和辽国的核心地盘距离西州回鹘又很远(其核心地区距离边境有几千里了),其落后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能维持现有的与高昌的边界线已经实属不易。黑汗和早年被黑汗吞并的于阗和高昌的国力彼此彼此。当黑汗百年前占领于阗势力大涨之后,高昌就开始慢慢的不敌黑汗的侵袭,边境开始一点点后退。

    好在50年前黑汗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东部和高昌接壤的东喀喇汗国和西喀喇汗国打生打死,互相奈何不了对方,局势开始稳定下来。西喀喇汗国成为了塞尔柱突厥王朝的附庸。东喀喇汗也名义上臣服于塞尔柱。边境战争基本停息了。

    当张博来到高昌时,西域地区基本进入和平时代,和三师兄的辽国相比更加安全。成为高昌王的座上宾之后,张博提出了一个没有高昌人能拒绝的的计划。以每年进贡大宋三百万贯的葡萄酒和玉石原矿等特产就可以和打通商路的青海地区贸易所有需要的商品。任何商品都应有尽有敞开供应。而且大宋回定期采购价值至少800万贯的高昌特产(诸如果干、蜜饯、羊绒、皮草、皮革制品、金银制品、玉石)。支付的钱币足以让高昌的地主们高兴了,毕竟jing美的宋钱(或辰基钱)在所有亚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