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蒙古的一天 (第2/3页)
秘方,陈辉从南京道发展到中京道,每天累得像死狗一样,才建立起四个大集市用于收购契丹人和诸多汉民手中的特产出售大宋帝国的工业制成品。而兴建新蒙古城的老四赵龙轻轻松松的就在上京道修建了一座在后世乌兰巴托附近的新城,这座城市完全就是一座用于商业的城市。没有入城税,没有驻军,没有宗教场所,全城都是店铺和住宿的旅店。城外的市集每天都是通宵达旦的营业,只要在规定的区域出售规定的品种货物,只需要缴纳1%营业额的象征xing摊位费就可以使用一个月。要想永远经营就要进入内城,花费高价购买或租用店铺了。
赵龙用丰富的商品和低廉的税收吸引了整个蒙古高原的部落,又用严厉的法规和惩罚来维护秩序。辰基集团在草原并不出名,原因就是草原上的部落都是文盲,看不懂商标和说明书,买到的工业制成品都是例如铁锅、布匹、陶器、茶砖之类的简单货物,使用稍微复杂点的例如手推式人力割草机、打包机、压草机、nǎi类搅拌机都只在大型部落由辰基集团最外围的子公司的合作伙伴家族培养的外派技术员指导牧民使用。
至于人人都爱的jing美的马镫、马掌、防风煤油灯、香辣料调味品更是有价无市,每个部落的配额都炒到天价了,在这些初步具备投机意识的部落商人心里,每一张配额的票证都是宝贵的,为了收购足够的票证,他们就要证明自己的部落有对应配额的人口和势力。只要足够的户籍证明就能按月领取对应人数的票证。
为了票证,这些jing明的商人不得不如实的呈报部落的所有人口,每个部落牧民家庭都建立了一套户籍档案,每个人的指纹、简单谱系、家庭财产、都记录在档案上。每个人发放的小本本就是领票的凭证,只有本子才能领取票证。
这些本子就是牧民的生命,敢侵吞票证和货物的商人、酋长、其他部落抢劫的冒领者都会在愤怒的牧民手中死无全尸。这本子既是财富和幸福之源,又是秩序和和平之源。它既保障了草原的物资供应的平均分配,又阻止了血亲复仇和无休止的部落战争。建立初步秩序的赵龙发放了不到10万本类似于领取粮票布票的登记本就将草原牢牢的掌握在手中。根本无需使用武力就能用生活物资控制所有部落的他每天都在忙着建立气象站和老师交代的建立观测站的任务,商业和城市管理的事物都交给了草原诸多大部落推举出来的长老会了。只要赵龙控制着西京道到新蒙古城的道路和物流源头,一切都没问题。
在利益和资源分配上的目的都能达成一致的大部落都希望和平的兼并小部落,得到更多的人口来领取票证。拉帮结派和联盟成为了草原的主流,战争和流血似乎一去不返。
了解前因后果之后的禄汗也明白了前辈巴乔山的用意,自己不到500人的小部落要是并入3000人的巴乔山的大部落就能得到超过自己本来规模的好处。大宗采购总是有优惠的,因此大部落拿的票证多,批发货物自然可以得到一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