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28章 读书的成本和好处 (第1/3页)
熊俊进入府一中之后自然也是尖子生,一家人也跟着沾光,兄弟姐妹也很争气的考进了自己的目标学校。这可是仅次于家族中一连出了几个举人的大事,考进府学可不是考进县学可以相提并论的。府学再往上一级就是各大京都的太学了。这种荣誉压在身为普通人家的熊家身上十分沉重,要知道古代一个家族培养一个读书人是十分高风险的投资。
读书要出成绩就要大量消耗资源,一个脱产的读书人不仅仅不能贡献劳动力增加自己家族的农业生产力,还要白吃白喝要家族耗费储蓄供养其上学。不光要全家勒紧裤带供学费,还有大量的购买书籍和笔墨纸砚。这些东西无一不是相对于农户家庭的收入十分昂贵的奢侈品,一般家庭要想培养一个有价值的读书人出来(有没有价值取决于能否可以为家族减免租税和劳役甚至增加家族地方话语权,至少要保证其产生的效益要大于花费在他身上的投资)几乎就要承担破产的风险。因此要想科举,起码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实力和家底。
在读书科举上依然显示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一旦考中就能成为特权阶层,家产自然会随着地位和寿命的增加而增加。手中的资源起码能保证家族能负担起子孙读书的花费。要是有后眼的聪明人,绝对会购买大量藏书在家中当做子孙的智力储备资本,不管是减少他们未来的书本费还是通过出借来收买贫寒家庭读书子弟人心的投资品都是很好的买卖。清末民初的诸多江南藏书世家就是为了这种原因在家中收藏了少则数千本,多则数万本的书籍,这种狂热只有这种理由可以说得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