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复合本位制(下) (第3/3页)
祐四年辰基银行几个宋体书小字和中间的牡丹花。上面的可以说让辰基钱从重量不足的劣币变成比纯银更好的良币。富户们自然是多多益善,排起长队大量的兑换。
开始辰基银行宣布兑换时很多富户用1两黄金换了8枚五克重金币,再用到手的8枚金币在银行换取80个银币,这80个银币含银360克正好是9两白银。用八两在市面上换一两黄金再去换金币重复这个过程就可以不断的从中获利。重复一次理论上就可以赚取12.5%的利润。但是富户们很快就发现自己产生了巨额亏损。原因很简单,市面上几乎换不到黄金了,黄金都流进了辰基银行。吐出海量银币的辰基银行吸收了巨量的金锭。
辰基可以大量换取黄金的原因就是白银的极大富裕和黄金的稀缺。很多开发的铅锌矿伴生的银子因为内部冶炼技术先进从矿石中得以提炼出来,辰基内部的黄金和白银的产量之比几乎达到1:50的程度。廉价的冲压铸币成本几乎只是传统铸币的四十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仅仅数月,民间的实际金银比价就在辰基银行通过随行就市的改变牌价的倾销银币套取铜钱和黄金中达到1比350和15:1的破历史记录的标准。
在市面上金银比价达到1:9.5的时候,cāo作这种套利方法的富户就已经赚不到钱了。各个家族的窖藏黄金都被换成银币和存单进入了辰基银行。各个家族的白银也在之后的惯xing下跌中换成了存单吃起利息。最终金银铜的兑换牌价稳定在1:10:2000的位置。
就这样扫荡各大家族窖藏金银和铜钱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库存的货币基本达到穿越众制定的规模。大宋帝国的复合本位制就这样基本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