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复合本位制(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 复合本位制(中) (第2/3页)

点要求兑换金银货币来保值时看到牌价急降时,不少人的脸都绿了。

    一个个在内心挣扎着是不是将手中的铜钱换少换点金银币犹豫不决的人看到价格还在暴跌的时候最后的一点等待铜钱价格回升的希望就被粉碎了。

    彻夜排队等候天亮后能进入银行换取存单和金银币的人几乎将辰基银行门前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

    一周后相当于市场汇率的辰基银行牌价已经跌倒200文换一元了,换到金银币和存单的群众都在庆幸自己手疾眼快,没有把全部窖藏铜钱换取金银币和存单的犹豫者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联手做了这一把的一赐乐业人和众多高官们知道这不过只是前戏。大量涌入的铜钱存款几乎堆满了辰基的库房和金库。

    全部的积存的金银都被换成铜钱时,辰基银行吧牌价稳定在500文换一元的水平,然后吐出很多米面粮油换取居民手中的金银币以及来不及换的铜钱,当然是按照差不多500文或一元银币一斗粮食的价格换铜钱和金银币。苏轼等正直的官员了解最后的计划后也满意的闭上了嘴。

    数亿贯的民间窖藏铜钱根本不是辰基银行一口能吃下的,辰基银行将所有的金银币定期存款年利率都提高到12%的水平,活期存款只有可怜的0.5%,铜钱的活期定位0.1%的年利率,一年定期有5%。几个月的时间付出的不过几百万贯的利息和支出成本,利用这种差异化利率把民间的金银和铜钱几乎一网打尽。一举解决钱荒和币制危机的大手笔震惊了朝堂。吸收的海量财富几乎都是定期的长期存款,用于投资暴利的各个产业几乎不需要犹豫。

    借贷给各地的官府才是这些资金出路的大头,然后又官府担保存款安全和接受存单缴纳税收的回报更是惠而不费。官府借到钱后又转手借给无数的合作伙伴和关系户,用来修桥铺路建设厂房购买机械,开矿采石,买种子开荒种田。这种超大规模的集中借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