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传媒帝国(中) (第2/3页)
点。这些高档货每年都可以产生十万贯以上的收益。
所有的报纸都直接抄袭了现代版面和风格,中缝都是小广告,什么寻人启事、灵丹妙药、促销活动、开业酬宾应有尽有。一水的16版标准排版。一二三四都是时政要闻,五六都是评论,其他的版面就体现各个报纸的特sè了,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政治、广告、竞技比赛等等各有不同的比重。
付得起价钱的大商户花个几百上千贯买上一版做广告也是可以的,但是元祐四年一个都没有。原因就是财大气粗的辰基集团用不着自我吹嘘浪费版面做广告,有钱有势的老牌商户也用不着广告,新开张的和需要扩张升级的中小商户舍不得出这笔巨款。
情急之下,赵守忠手下的汴梁民报广告主管和一家相熟的肉食铺子订立合约,50贯的整版面广告费用由自己代为预付,要是打出广告以后三十天内该铺子的营业额没有增长五百贯,这个广告算是不要钱,要是超过五百贯就要支付他50贯费用。如果超过八百贯每增加一贯分成给他30文为期一年。
结果自然铺子是一炮而红,第二天全汴京都知道了这个铺子,来买肉食的客人都排队排出三条街去了。当天准备不足的曹记熟肉铺开张半个时辰就卖光了四天的存货被迫关门歇业。这种标王的威力才扩散开来广为人知。早有准备的赵守忠立马提价,原本要价50贯的整版广告费用提高到150贯,足足提价三倍,而且规定十天才能出一次整版广告。
最令街头巷尾的三姑六婆愤恨的事情就是报纸抢了她们的饭碗。原因就是文化版面的破除迷信,揭露骗术的内容让很多靠行骗为生女子混不下去。正规化的打广告的中介机构因为客流增加收费也开始下降,打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