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新年的战略 (第2/3页)
基书院毕业生分配办公室主任、各大辰基集团控股银行的运钞车队总管、情报和保密系统主管、慈善救济系统主管、内部福利和票证监管部门主管等等一堆头衔。
所有人都三班倒的忙着生产教学,他倒是没什么教学生产任务,可是专门负责一些琐碎的情报和报告的审批分析工作也每天累得要死。
“我说老汪,你是不是老年痴呆啊?昨天才交给你的报告就忘了,四十人,四十人!这是底线,少一个和你没完!”王能累得都没力气和汪新宇争吵了,简单的提醒一下就闭上嘴了。
“都不要上火啊!都理智冷静淡定一点,我知道所有人都是为了集团公司的利益,但是人力资源缺口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就算我们学校是全世界效率最高、水平最高、教育资源最多的。也不可能在一年时间内培养出数万名符合工业革命需求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更不说那些需要七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培养出来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次会议不是为了争夺人才召开的瓜分会议,是为了制定出下一年我们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攻关项目。”李基其实的消灭了转移话题和工作矛盾升级为混战的苗头。
“从规模和数字上看,我们集团最赚钱的主要产业是水泥、高级建筑装饰材料、ri化产品、银行。每个产业的年化收益率大于百分之两百,其他的产业年化收益率都在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两百之间,单纯的从账面上看我们投入最多的收益率最低的还是作为人力资源产业的书院。这是我们的核心资产也是唯一的核心竞争力来源,我们陈氏集团为数不多的全资控股的下属产业全部都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这种产业结构非常有利于我们集中资金和资源,明年的工作重点将放在吴祈的医学和保健产业和赵守忠负责的文化产业,这些都是我们全资控股的下属产业中的高新技术比较集中的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产业,关键是这些产业对现有经济体系的冲击力比较小。”刘欣身为财务主管自然要根据财务数据说话。
“对啊,对啊。我们下属的化学材料和机械工业人才太缺乏了,不能搞产业扩张了,不然会出大事故的。加上建筑工业我们实在是没有足够的学生,这些专业学成出来也不不那么容易发财或者当官,你看是不是想想办法在户部和工部的体系中增加一些比级别比较低的官位和事业编制出来。如果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