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监军太监 (第2/3页)
子,拉着他起床义正辞严的要求在条约上着重表明他们是归明而不是降明,气得吴赫寅妈拉个巴子的暗骂不已。
最终,《鞍山条约》还是以吴赫寅的极度不满和不屑、莽古尔泰的极度满意下出炉了。墨迹还没有干,额必伦就和图鲁什带着这份条约快马飞奔辽阳。要想这份条约正式生效,就必须要由辽阳城的莽古尔泰和正在路上的施大勇亲自签约盖印方行。
..........
随大勇先行北上辽阳的是亲兵营、步军左营、狼骑军一部,计有步军5500人,骑军1500人(另配重甲辅骑兵1500人),随行部将有蒋万里,曹变蛟、郭城、李固、耿仲明、李忠辅、向宠、郑泰、尚可喜等人。
随后出发的是炮兵营两个千户,携带西洋轻炮80门,工部造小铜炮60门,铳炮120杆,双轮车90辆,炮车200辆,计炮手1200人,辅兵1500人,统军千户原松山把总董忠、登州降将沈义。
炮营两个千户的配置火力已相当于当年孙元化编练火器新军一营标配,考虑到此去辽阳攻打沈阳有天气不稳定因素,故而大勇没有下令炮兵营全军进发,而只带了两个千户,余下三个千户则立即向金州转移。只要不是洪太回师的八旗主力,大勇相信以两个千户的炮兵威力足以拿下沈阳这座空城了。
此战,未在鞍山征发民役粮草,粮草这一难题大勇已经准备在辽阳落实了。
图鲁什和额必伦赶得也及时,在大勇刚到达辽阳的时候便追上了。二人先行进城面见莽古尔泰,稍后莽古尔泰便率领一众手下出城相迎大勇。先一天得到命令可以进入辽阳的彭四海也率部来迎。
大勇和莽古尔泰其实是打过交道的,说起来莽古尔泰也算是大勇的“贵人”,去年松山军大凌河初战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若不是莽古尔泰因洪太剥夺其牛录的怨气,有心给洪太扎剌,也不会勒令正黄旗的图赉退兵了。
此战,真应了祖大寿那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话。此后,大勇方才崭露头脚,成为大明在关外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紧随其后的大凌河会战、锦州之战更让大勇得以面君,平台诏对一句“朕的膘骑大将军”足令大勇声振宇内,就是洪太对其也不敢小瞧。若不是南下登州平叛的一连串腌臜事,此时的大勇如何还只是个小小的锦州参将,恐怕当ri所图的辽东总兵早就花落他身了。
莽古尔泰的救命之恩大勇可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在意,恐怕还要讥笑莽古尔泰愚蠢,莽古尔泰更是不知道他和施大勇还有这么一段“香火之情”。主客寒暄之后,大勇当仁不让的走在前头入了城,对此,莽古尔泰也只是稍稍愣了下,但很快摆正了心态,从容的跟随在后面。
入城之后,首要就是签署《鞍山条约》,莽古尔泰对签约很是重视,一字一句的读过条约后,这才满意的点头表示认可准备签字盖章。他原是准备印上自己大金国议政大贝勒的大印,可那大印已经被洪太收缴了,临时现刻又找不到合适的章料,不得已便只好印上他那镶蓝旗主大印。盖完之后还是一脸落寞,想来是对他那枚大贝勒大印念念不忘。图鲁什看在眼里,低声说了几句什么,顿时莽古尔泰一扫愁容重又变得jing神起来。
相对莽古尔泰的郑重,大勇却是随意的得很,看也不看锦州参将大印随手就给盖上了,这让莽古尔泰很是不舒服,委婉的询问此次明军出征乃是朝中哪位督堂挂帅,言外之意这条约关系甚大,是不是再由明国一位督堂加印以显郑重,也更具效力呢。另外,却怕是对自己堂堂镶蓝旗主竟明国一个参将平起平坐感到万分郁闷。
当然,最重要的是莽古尔泰想要知道此次明军出征到底是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