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屯田 卫所 娶妻 (第2/3页)
怕也不好意思。至于ri后的事情ri后再说,活人还能给尿憋死不成。
宋光兰他们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锦州军一路解救了不少被叛军抢去的女人,前后怕有一万多人,这些女人现在都是无依无靠的,是不是可以允许她们和屯田的青壮重组家庭,算是对青壮们的一个奖赏,如此肯定能在三年期满后留下相当多的青壮继续在登州扎根。
一个地方,有人才会繁荣,没有人,地方再大也没用。宋光兰他们不是登州本乡人,现在想着只是一心办好大勇交待的事情保命,对登州ri后没有什么长远规划。提出这个办法的是几个登州府衙的小吏,这些人眼睁睁的看着家乡变成废墟,看着那么多同姓死亡,心中不悲痛是不可能的。从悲痛中醒来,他们自然就要为家乡着想一下,听说锦州军规定那些屯田青壮三年后可以归乡,他们就急了,要是人都走了,凭登州现有的人口,何时才能重新安定繁荣起来。
留住男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有女人,有了女人便会有孩子,再有官府给的土地,他们不自然而然成了登州人,哪里还会想回那个还不知道在不在的家。小吏们一琢磨,觉得把人留住是好事,便把这主意上报了。宋光兰他们也无所谓,想想也是好事,能让屯田军户消化这些女人对他们的负担也是一种减轻,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法子好,宋光兰他们不说,大勇差点忘记自己手中还有好几千女人,也想到当初自己收容这些女人可不单单是为了让她们能够活下去,而是为了给自己的部下们娶亲的。
想到那些随自己一路征战下来客死异乡的部下们,大勇就心酸不已,对死去的人,他只能将他们的尸骨带回家乡,对活着的人,他却是能做得更好的。
拜文贵武贱这个根深蒂固思想所赐,虽然现在早不是太平年景,但那“好男不当兵”的思想同样还是百姓们的主流思想,因此绝大数平民是不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当兵的,这导致大明的士兵们要么在本卫所同为军户之是嫁娶,要么就只能娶些身有残疾或是有其他毛病,基本上就是别人不要的女子为妻。
就现在,锦州军内除了几十个卫所军户出身的娶妻外,其他人可都没老婆呢,就连大勇都没有老婆。有时深夜,大勇脑子里转来转去的可都是女人的身影。
年纪轻轻就要提着脑袋跟着自己上战场杀敌,随时都有可能长倒不起,临死也没尝过女人的滋味,也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更没有血缘留下,想到这些,大勇不但心酸更心痛。身为他们的将军,他不能让这些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年轻人就这样死去,他要补偿他们,他要给他们娶妻成家。
大勇说做就做,立时就将替部下成亲的想法告诉了曹变蛟、蒋万里、李大山他们,让他意外的是,这些部下却不赞成大勇这么做。他们告诉大勇,如果为军士们娶妻成家,那很可能会导致他们上了战场后不敢再拼命,因为他们都想活着回去。
这个顾虑不能不说对,但也不能不说全对。大勇反复想这好事变坏事的可能xing,最终下了决心,吩咐各将回去传达自己的命令,凡是愿意娶妻的军官和士兵到郭义那里报名,锦州军将根据他们的条件给他们匹配合适的妻子。有暂时不作成家念想的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再报名,总之一句话,只要有想成家的,大勇就满足他们,也不许部下们拦阻。
大勇执意如此,曹变蛟他们也无话好说,只好回去执行。当天,就有四百多锦州本部的军官和士兵报名要娶妻,另外还有很多人在观望。
降将们闻讯后也纷纷赶到大勇这里要求为他们的部下娶妻,对他们的要求,大勇却拒绝了,告诉他们,目前只能给锦州本军将士娶妻,他们原先的那些部下要等下一拨。而且这个娶妻不是人人都可以娶的,必须要满足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在锦州军中服役满三年,无临阵脱逃或者斩首达五级的才可以。
听了这个条件,降将们只能摇了摇头散开,他们也是抱着凑热闹的想法来的,倒也没有一定要给以前的手下娶老婆的念头。现在施大勇开出的条件明显就是一个门槛,也是用来考验他们忠诚度的一个试金石。降将们自知部下没一个能达到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