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六章无耻发粮裁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六章无耻发粮裁军 (第3/3页)

大小粮食供给点有十多处,每ri里官府都派人沿街鸣锣,提醒百姓们到供粮点p>

    炝浮717肝衔缫淮危挛缫淮危羰俏罅说悖侵荒艿鹊降诙炝恕p>

    标准是十岁以下幼儿一次可领四两米(面),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不问男女,一次都可领半斤米(面),五十岁以上的则参照幼儿发放。如此一家比如有男女四人,一天领到的粮食能达到四斤左右,这可是这些灾民想都不敢想,兵灾之前太平年景他们也不曾每ri吃这么多粮食。

    有官员劝过大勇不要给灾民发放这么多的粮食,一家一天给上一斤就行了,保证他们不饿死已是大勇恩德,给那么多做什么?大勇却是不听劝,执意按这个高标准发放,说是百姓苦,自己能多给一点便是一点,何必斤斤计较呢。也jing告从事粮食发放的官吏们切莫从中伸手,更不能克扣,否则就把他们剁了喂狗。

    jing告过后,大勇不放心,生怕这些贪惯了的官吏们会忍不住伸手的诱惑,为此特意在每处发粮点都安排锦州松山出身的军官监督,并且每ri的帐本他都要亲自过目。好在没有发生降官贪污的事情,也是,这些人如今xing命都在大勇手里,也早就不是什么朝廷的命官,哪里还有胆子做那贪污之事呢。

    定下标准,不论是那一万多叛军的家眷还是大勇带来的难民以及邻近府县迁来的灾民,每ri口粮的供给都是一样的,并无歧视。

    初时,还因为人太多,供给点维持秩序的兵丁少发生混乱,百姓哄抢的事情也出了几起,但在大勇又派出一千兵丁供登州知府差遣后,这等哄抢混乱的事情便彻底消失。

    残存百姓多是老弱妇孺,青壮皆被叛军裹挟走了,无赖地痞子也没能幸免,再加上百姓手中根本没有余财,所以官府根本没有什么治安案件好审,从上到下全投入到移民和安置救济的大事上。

    与此同时,恢复府城周近田地生产已经提上了ri程,宋光兰等人报上来的青壮缺口有四万之众,说没有这么多的青壮,府城周近的良田便无法保证全部及时种上秋麦,在登州屯田一事也就成了水中镜月。

    缺口之大,裁军便成了大勇的当务之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