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施大勇在哪里? (第2/3页)
仁,暗骂不已。
下面臣子的反应,崇祯看不清,待赵全念完,他点了兵部尚书熊明遇,语气阴冷:“熊明遇,前有谢琏的奏疏,现在又有徐从治的表章,二人皆言登莱之事不可招抚,朕也屡次诏对内阁,招抚者,书生之见也,贼兵但有半点忠君爱国之心,断不会造反。对孔有德、李九成之辈,便当一力剿灭,不致后患。可朕说的话,你们有听的吗?徐从治这奏疏上了几月了,现今人已为国捐躯,这奏疏所言难道不是赤胆忠臣所言吗?你说,这抚事还能jinháng吗?”
熊明遇惶恐难安,昨天因为沈棨的事,他yijing被天子骂了一通,现在天子又因登莱之事生怒,ruguo说沈棨的事和他兵部无关,可这登莱的事,可就是他兵部职责了。从去年孔有德在吴桥起事,到现在yijing几月了,兵部该调的兵都调了,光是辽兵就调了两拨,其后又是京营,又是川兵,足足大几万的人马全派去了。可前线倒好,几万大军硬是shime仗都不打,全在沙河那地吃闲饭了。兵部不是méiyou催过,可是高起潜根本不为所动。高太监是内臣,他催逼不得,原以为刘宇烈去了后,局面会好转,谁知刘宇烈去了后仍是méiyou动静。天zhidào他们在登莱搞shime!
熊明遇有苦难言,若说他指挥不动前线,那是他兵部堂官无能!可他又不能说是ziji在拖延战事,那样的话,只怕盛怒下的天子会立即将ziji下诏狱。
苦于难言之时,都察院右都御史李长庚却turán出班奏道:“皇上,自孔有德、李九成作乱以来,朝廷先后派出朱大典、高起潜、金国臣、徐从治、谢琏、杨御蕃等文武出征,辽军、京营、川军也是派了不少,可是贼乱仍不得平,此说明各镇兵均非孔贼部下辽兵对手。臣以为,叛军不但能战,且兵力甚多,据说现在都有几万兵马了,若是一昧用强,反倒会伤朝廷元气。故臣以为,招抚一事不可轻废,如能成功招抚叛军,则我辽东又增一铜墙铁壁。叛军因饷而叛,臣想只要许诺补发欠饷,必有招抚余地。”
又是招抚!崇祯刚说不可招抚,这李长庚却又大言不惭的提起招抚来,把他气得气不打一处来,连天子礼仪都不顾了,抬手就指着李长庚骂道:“照你这一说,我大明就méiyou能战的兵了,朕的江山还得要一帮叛臣贼子来维持不成!你口口声称援军无能,不是贼兵对手,那为何会有沙河、小官庄之胜。这两仗难道不是朕的京营将士打出来的吗?你一语抹煞,可知要寒多少将士心!若是镇军因无饷而叛,朝廷却仍拿饷去抚他,长此以往,朝廷体面何在,朕威严又何在!你此番话语,居心何在!”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李长庚méiyou想到崇祯会对他这九卿发这么大火,吓得慌忙跪在地上,不住磕头。耳畔传来的却是崇祯冷冷的声音,“你也是三朝元老,朕年地,你可以回家安养晚年了。”
李长庚心下一惊,呆在那里。
崇祯却不理会他,而是转目看向温体仁,问道:“叛军到底有多少兵力?”
温体仁méiyou上前答话,而是转首去看身后的徐光启,徐光启出班奏道:“回皇上放在,叛军起事之初,只八百兵,后攻陷登州,得东江辽兵呼应,又夺获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位,马三千匹,饷银百万两,其后攻城掠地,招降纳叛,保守估计,叛军此时总兵力当在五万人zuoyou,然能战之兵还是辽兵,辽兵之数不会超过七千。”
崇祯听后,点了点头,又问熊明遇:“派去的援兵呢?”
熊明遇道:“京营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