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文华殿 高起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文华殿 高起潜 (第2/3页)

神和认真劲,怕除了太祖皇帝,历代皇祖都没他这么勤政吧。

    就这么批了几份后,崇祯突然觉得有些疲倦,便叫赵全把奏疏和墉报读给他听,他再给出批示意见,就由赵全提笔拟了。

    替皇帝秉笔拟旨,这可是司礼秉笔太监才有的权利,赵全一个当值太监能得皇帝恩准拟旨,可是大大的殊荣了。换在前朝,这就是飞黄腾达的先兆。可是赵全却是一点也没有窃喜之色,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位天子其实对他们这些太监根本不放心,放眼宫中,除了王承恩、王德化这两个潜邸老人,余人在皇上心中,多少都差了一些。就是提督京营的高起潜、提督东厂的曹化淳在皇上心中,也是不及二王来得信重的。

    大太监们尚如此,何况他赵全小小的御前太监呢。人贵有自知之明,赵全没有企图之心,只一心想做好差事,再加上知道皇爷不可能真的如对待二王一样对待自己,因此,这拟旨的事便看得淡了。

    很是认真的在那提笔书写,得益于内书堂的教导,他的字倒是写得不错,工整得很,且从来不会写别字,怕这也是为什么崇祯会放心让他拟旨的原因吧。

    赵全代拟了六份奏疏后,崇祯觉得自己精神稍稍回复了些,便摆手示意赵全退下,自己继续亲自拟旨。

    赵全忙恭敬的往后退了几步,又立在方才站立的地方,秉气呼吸,不敢有一点动静。

    前朝以前,这票拟都是由内阁辅臣办理,可是崇祯对辅臣们的票拟总是不很满意,经常自己用朱笔修改字句,久而久之,内阁便再也不改擅自票拟了,一定程度上倒是削了内阁的权。

    顺手拿起一份奏疏,是内阁大学士何如宠呈的,说的是关于河道整治的事,崇祯粗略看了一眼,认同何如宠的意见,这河道是要大修大治的,但是眼下国库没有银子,因此只能重点整治黄河一段,至于淮河,倒是可以交由南京工部和户部筹办。

    可是刚要落笔御批,却突然失声笑了起来,原来何如宠在这疏上却是闹了一个笑话,他在引用工部一份奏疏的时候,竟然把别人奏疏中的“何况”二字当做了人名,一本正经的在奏疏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