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十九章:襄阳危局,赵云逞威 (第2/3页)
军匆匆南下,沿路之上,在安塞至临晋之间,无数的烽火台蜂涌而起,这样一个不是长城,却胜似长城的建造,成为了古代汉人为历史留下的一个另类的文化遗产。
同年九月,诸葛亮攻占新丰、阴般二地,逼近长安,而几乎上就在同一时间,蒯良在与荀攸对阵之后,再次的惨败而回,不过这次他这个回的地方,不是蓝田,而是杜县。杜县,在地里位置上,更加的靠近长安,是为西南方向上长安城最后的一个屏障,至于蓝田,在荀攸与蒯良对阵之际,郭淮带兵,诈作蒯良运送回来的伤兵,顺利的骗开城门,在城中人毫无发觉的情况下,一举将蓝田城攻占手中,蒯良战败后无路可去,只好在手下人护持下去了杜县。
各地的战事,对诸葛瑾而言,似乎都是在向着好的地方发展着……
十月,北方的天气已经有了些凉意,尤其是在晚间的时候,寒意直透心肺,再陆续对战了月余时间后,在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北方的战事悄然止歇了下来,而随着曹仁一行大军进驻临晋城后,临晋的防御也变得更加的稳固起来。对于此,诸葛瑾倒是不怎么在意,一统之战,本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着挑战,他才会保有着激情,有着困难,这个民族才会不断的进步下去,一个安逸的王朝,注定是不可能持续久远的。
而在南方,在时间开始走入十月,逐渐准备完好的赵云,命令一人用上好的檀木做成盒子,将周瑜的头颅安于其中,而后给身在襄阳的孙策送了过去,与其同去的,还有一封赵云对孙策下的战书。若是在往常,孙策对此必然会不屑一顾,即便是他心中怒气再盛,也还是能够忍耐下来,而在他见到周瑜的人头之后,顿时哀嚎一声,旋即不顾帐下人的反对,点了城中七万大军中的五万出城,并主动的后撤五里,静候赵云大军渡江。
“哈哈哈,人常道江东孙郎光明磊落、霸气英豪,今日一见,果然非同一般。”安然渡过江,赵云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