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_第五十章 与贼周旋入虎穴(上) (第2/3页)
经,包括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足阴、足厥阴、足少阴共十二经脉。十二经脉运行于一身内外,遍布各处,不论是四肢、躯干、内脏无所不到。这十二经脉同人体内的脏腑均各有联系,是人身血气外运、内外统一的主要循环通路,所以又名为十二正经。古人观察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和其大小的发展过程,发现阴阳的消长各可分为三个阶段。阳的方面:少阳是阳气之始,太阳是阳气之盛,阳明是太少两阳相合而成;阴的方面:少阴是阴气初生,太阴是阴气隆盛,厥阴是太少两阴之交尽。这样这将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再配属手足而成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合为十二经。这种阴阳的概念与人体的部位和脏腑的属性相配合,以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作原则,结合经络的循行分布与内脏的关系,定出了十二经脉的名称。例如循行于上肢有关,所以定名为手太阴肺脏有关,所以定名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的经脉,因其和大肠经。其余类推。另外,十二经脉都有一定的顺逆循行方向,并且相互衔接彼此通气。据古籍载,‘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种循行的走向规律,若以躯干为中心,则手三阳、足三阴自肢体的远端行向躯干,是向心性的经脉;手三阴、足三阳自躯干部走向四肢远端,故是远心性的经脉。十二经脉可以沟通表里内外和通行营卫气血,沟通四肢百骸、头面躯干,五官九窍,将人身组成一个上下左右、内外统一的有机活体,十分重要。”
青衫人的详细讲解似乎解开了易扬名心中的一些困惑,似乎让易扬名更加迷茫了。听着青衫人的讲解,易扬名不禁回想起开学初那次军训返城时的一番遭遇。当时自己与假扮劫匪的特战队员分别后,看到同学们所乘坐的那辆大客车并没有等自己,由于不知山路有多远,就想翻山越岭取直路回学校,没想到爬到山峰上后,才发现山的另一面是陡峭的悬崖,不想走冤枉路原路返回的自己只好像壁虎一样贴着崖壁向山崖下爬去,没想到爬到半山崖处突然毫无征兆地刮起一股风,自己竟然被这股怪风卷起,随后自己就昏迷了过去。恍惚间,感觉自己似乎被一团又像是液体又像是气体的物质包裹着,把自己束缚住,难以动弹分毫,直到后来双眉间好似被什么刺开了似得一阵刺痛,那束缚住自己身体的物质如同被困住的洪水突然找到了宣泄空一般从那里一贯而入,迅速冲向体内四处。体外的束缚慢慢地消失,身体似乎被撑大了数倍,慢慢地漂浮到半空中。突然那涌入体内的物质似乎得到指示一般,慢慢地聚向小腹部,那聚集而来的物质很快就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小水珠,并慢慢地开始旋转着,随着从身体四处聚集而来的物质的不断增多,小水珠子慢慢地变大,最后竟然形成一个近乎排球一般大小的水球。这个球状物体在不断增大的同时,旋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体内水球的不断增大,易扬名感觉到身体在慢慢地收缩直到恢复原状。也不知过了多久,体内那个水球随着高速旋转慢慢地变小,最后变成一个约黄豆般大小的亮晶晶的小圆球。恍惚间正沉浸在这奇妙感觉中的易扬名突然感到脑中有如被人用烙铁烙了一下一样一阵刺痛,猛然醒转过来。睁开眼一看才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山洞中。回想起昏迷时那似梦似幻的奇妙感受,易扬名以为是在做梦也没在意。一咕噜身站起身形,开始四下打量起自己所处的这个山洞,山洞不算大,约一间屋子大小,也不算太深远。转遍整个山洞并没发现什么特别之处,易扬名只好离开,回到学校也没向任何人提起此事。第二天早晨,易扬名按照与孙习文曾经的约定早早地起床去烈士陵园学习武术,虽然知道孙习文所教授的武功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很远,但总好过没有。看到孙习文还没有来,就想先活动一下热热身,于是就练起军训前孙习文教授给自己的那几招来。突然,易扬名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自己一发力,小腹部位就会有股热流涌向发力处。一开始易扬名还以为这是自己的幻觉,试了几次后均是如此。不久孙习文来到,易扬名一边跟孙习文学习武术,一边套问他内功什么的事情。可是孙习文却说内功都是人家杜撰出来的,他练了十多年了也没练出一丝内气。易扬名也不知自己这是身体出现毛病了,还是怎么的,也没向孙习文透露自己练武时体内的那种感觉。随后一段时间里,易扬名天天早晨早早来到烈士陵园,自己先练习一阵子,等孙习文来了后再跟他学习些新的内容,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向他请教了有关武术方面的知识。从孙习文那里听到的只言片语解决不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易扬名又跑到图书馆内查阅的大量的武术方面的书籍,终于对武术慢慢地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