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2 喊冤(第三更求收藏) (第2/3页)
年底之前一定补齐。”
“那为什么潘家老二死了,钱都补齐了,他们家还死得晚几个月呢。”妇女吼叫道。
“这个石料厂每年死不少人?”宋时义的口气有些不善。
“开石料厂的,哪能不死几个人,我这还算是少的,去年到现在只死了3个。别的村,每个月都有。”余自印还满脸不在乎。
“大嫂,你先起来,我保证,这5万块钱年底前给你。厂子给不起乡里给,乡里给不起,我宋时义给!”宋时义终于动气了:“苏乡长,回头写个报告,全乡因为采石死了多少人,安全状况是什么,为什么不上报?一个星期之内交到县委办。”
“走,看下一个村。”宋时义再也没有心情在这里待下去了。
而宋时义让罗观坐到乡里的车上,让乡长苏自通坐到了副驾驶,看来宋时义想单独与苏自通了解情况。
这就明确地释放出一种信息:他对乡党委书记已经有所不满了。
于是罗观坐上了另一台吉普车,与副书记陈军生和抓农业的副乡长同车。
接下来安排的是后胡村,这是个食用菌专业村,应该是全乡的明星村了。陈军生就给罗观介绍起了这个村的情况。前几年,后胡村的确种了不少蘑菇、黑木耳、香菇之类,很多农民发了家。
罗观感到陈军生话里有话,仿佛是现在不行了。果然,陈军生说:“现在种食用菌的就少多了,不过收入也没减少。”
“这是为什么?”罗观问道。
“罗秘书,等一会儿到地方你就知道了。”陈军生还卖了个关子。
罗观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叫他罗秘书,王树高在向他人介绍的时候都说是县委办的罗科长,陈军生看来对自己还是有所耳闻的。
路上闲来无事,罗观就与陈军生讨论起环境保护的话题来。陈军生没想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罗秘书的肯定,兴趣更是起来了,谈到了整个乡里的环境恶化问题。
过去大大小小的河,有鱼有虾,而现在基本看不到了,到处都是解石场,解石板都要用水,石头粉混合着水流到河里,河水整天都是白乎乎的。
罗观说道:“西方国家也曾经走过这样一段路,就是先污染后治理。实践证明,治理环境所需的成本远远高于保护环境所需的成本。”
陈军生大为赞同,随口说道:“罗秘书,你要是到我们乡,我们乡就有希望了。”
罗观不禁好笑,自己才多大,不到21岁,副科级已经牛了,就算是到三岔口乡,那也得最少等到两年之后。
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