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8 投名状 (第2/3页)
县委、县政府的信访局。县政府办公室领导都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这个汤手山竽给扔掉了。
信访局独立之后高兴没有几天,发现自己的地位非常尴尬,只要有事情,县领导、县委县政府两办都给信访局派活。一旦信访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实际困难,政府办推给县委办,县委办推给政府办。
信访局原来在县政府大院,而单设之后就搬出来了。当时没有其他的办公地点,县政府秘书长提议让他们搬到老电影院。这个电影院是文革之前修的,大门上还有用白石灰抹的标语,什么斗私批修,什么万寿无疆,虽历经几十年风雨,斑斑驳驳的,但字迹却清晰可见。
当时这个电影院虽然破,但地方够大,放电影大厅经常漏雨,年久失修,大厅周边有一些办公室,这些办公室漏得不太厉害,加上信访局的经费比较少,从县财政也要不来,就这么一直凑和着。
后来,县委、县政府大院包括其他一些县直部门都对办公场所进行了整修,气派显然不一样。信访局几次向县领导提出要求,后来整修的事情上了常委会,当时的常务副县长蔡新成说:“你那个电影院修起来工程量太大,只要淋不住你们怕什么?”
后来,有教师们上访,来得人太多,围在县委县政府大门口,后来公安局出人把教师们赶到了电影院,于是县领导就发现信访局的办公地点还真是不错,离县委、县政府也不远,来上访的人往电影院里一领,反正电影院地方也大,再怎么破,也比露天的强,上访群众到电影院待着,火气也会消一消,也不会引起县城大的动荡。
后来,县领导决定,给信访局配一个大锅炉,又给了一个工人编制,专门负责烧开水。一方面是给上访人提供一个休息、喝水的地方。有这样的地方,让群众到这里来就容易得多。
当时的局长看到配了一个锅炉,每年取暖也不成问题了,局里冬天每个屋都配几个大炉子,先不说开水的事,最少把局里办公室搞暖和再说,反正这些都是财政出钱,不用信访局的经费。一个工人编制这年头也比较有吸引力,局长马上把自己的亲戚给安排了一个。
罗观对信访局还真是没有了解过。没想到信访局居然在文革时期破旧的电影院里办公,电影院漏水的大厅居然成了群众接待大厅,亏得县领导也能想得出来。
其实这些大家也都不是很在意,因为办公用房再豪华,那也不是自己家的,屋里漏雨用盆接着就是了。就算是夏天淋点雨又算什么?冬天的时候,大家都开始羡慕信访局了,那煤球是可着劲地烧。
信访局一年的经费总共3.5万元,少得可怜,除了节假日大家凑到一块吃一顿,就基本上没有其他的福利了。
尽管信访局是机关第一穷、机关第一难、机关第一烦,但还是有不少人盯着信访局长的位子。单位虽然不怎么样,但怎么说也是正科级的架子。有些人就利用信访局长作为跳板,混个级别再找机会往好的局委跳或者是下到乡镇任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