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5章 难了 (第2/3页)
苏!
你给我站住!
愤怒的生理唤醒提供了“能量基数”。
专注的神经调控优化了“转化效率”,两者一迭加,弯道惯性居然……开始呈“链式爆发”。
第5步到第10步的距离里,速度不断提升,不是某一步突然发力,是每一步都比前一步多攒了点惯性。
更关键的是惯性的“持续性”:常规弯道跑时,每跑10米惯性动能会因离心力损耗8%,此刻损耗降到5%以下。
就像给惯性装了“保温层”,攒起来的劲儿散得慢,越跑越沉,越沉越快。
惯性迭加???
即便是苏神刚刚利用加速的时候更加流畅,再次高速启动,又拉开了一点差距,但在其后……
博尔特开始展现残暴的能力。
过弯道20米时,博尔特已经进入“本能驱动”的临界状态。
愤怒的情绪没了尖锐的棱角,变成了“冷烧”的动力。
咬肌不再紧绷,只是下颌线保持着收紧的弧度。
肾上腺素的作用从“刺激爆发”转向“维持兴奋”。
血液流速稳定在1.2m/s。
比静息时快50%。
刚好够肌肉供氧又不造成心率过载。
他甚至能“感知”到接力棒的重量变化:之前握棒时总担心棒体晃动,此刻掌心的汗让棒体贴得更牢,反而成了“惯性传感器”。
通过棒体轻微的离心偏移,就能知道身体倾角是否需要微调。
你要知道误差超过0.5°时,棒体的偏移会让掌心皮肤产生0.1N的压力差。
结果。
全都被博尔特在一吸一呼之间。
利用身体的本能将其推动。
弯道途中跑!
蹬地的动作彻底“松”了又“透”了。
支撑腿落地时,踝关节先软后硬:前0.05秒用足弓缓冲,后0.05秒突然绷紧跖屈肌。
把落地的冲击力全变成了蹬地的“预蓄力”。
股四头肌的发力不再是“整块收缩”,而是肌纤维的“分层激活”
浅层肌负责维持蹬伸方向,深层肌负责控制发力强度,连髌骨的微小滑动都被肌梭精准捕捉。
这种“分层控制”让蹬地力量从2500N提到2700N,却没增加肌肉的疲劳感。
四十米。
博尔特整个人愈发逼近。
他的速度已经开始全部展现。
原本就交接更加流畅,让它的速度起来的更快,再加上现在愤怒之中专注追赶,苏神竟然让他在弯道上强行推动弯道惯性高能调动!
这简直是……
苏神感觉他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大魔王。
自己好不容易才依靠各种各样冒险的举动,争取到了一点优势。
很快就被他吞噬。
他总能有一种别的办法,让自己再次感到危机感。
甚至苏神能感觉到旁边的“风压”变了。
之前是均匀的气流,此刻像有股“沉劲”压着他的胳膊。
那是博尔特带起的惯性气流,速度差带来的气压差让苏神摆臂时右臂要多花一丝的力气才能维持幅度。
博尔特此刻却像在气流里“游泳”,躯干前倾18°,正好把风阻变成“往前推”的分力。过弯道弧顶时,离心力开始减弱,博尔特没等惯性方向变,就用核心轻轻一拧。
不是刻意转躯干,是左侧腹内斜肌突然收缩0.1秒,让身体自然往直道方向偏了1°。
顺势把弯道惯性“拐”向直道的切线方向。
为下弯道的加速留足了势头。
弧顶的态势。
竟然在这种姿态像如此的流畅。
你要知道他现在跑过来的速度,可是比他以往所有的弯道速度都要更高。
但是在这里过去的一瞬间。
在向心力从强转弱的恰当。
他却宛如之前一样稳当。
没有任何变化。
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变化,那就等于是加强了,而且是大幅度加强。
除了对于惯性的掌控。
苏神想不到别的可能。
因为在这一瞬间,人从弧顶过去的时候,人的惯性是最能掌控的地方。
速度越大越难掌控。
苏神自己是试过的。
如果不能把直到的惯性程度掌握过来,运用在弯道上,你不可能做到如此高的速度过弯不受什么影响。
当然这个受影响是相对于他们这种闪电级别的对战。
如果是对于别的人来讲,那他们两个在弯道上过去之后几乎都是没有影响,宛如平地。
这对于同级别人来说才有意义。
而现在很显然,苏神和博尔特已经站在了一个等级上。
那对于他们来说,对比就有意义了。
苏神前面这里也展开了弯道六秒爆发的第三阶段。
但是很可惜啊。
博尔特的弯道六秒爆发第三阶段比他强得多,不仅要强得多,人家甚至差点要超越这个阶段,幸亏这里没有爆发出六秒爆发第四阶段。
如果在弯道上他就直接爆发出了六秒爆发第四阶段,那这个对决就没得玩了。
可即便是这样,同样作为六秒爆发第三阶段,他可比苏神在这里速度要刚猛得多。
不仅仅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极速型的选手,自然在同样的爆发情况下,博尔特自然更高。
更何况眼下他爆发的六秒爆发的程度也要比苏神爆发的极速程度更猛。
毕竟这个能力博尔特早就能具备,但苏神掌握的时间却比他晚的多。
当然原本弯道苏神就是跑不过他的,这是一个事实的事情,没有什么好不能否认,只是之前中国接力队一直都是依靠交接的能力瞬移牙买加对纯跑动的优势。
唯一的变化就是在这一次。
拉不开那么大差距。
再加上博尔特还有进化。
一下子苏神这边就处于了劣势。
为了强化自己的弯道持续极速延续能力。
苏神当然还在做出自己的改变。
只有和博尔特这种对手交锋的时候,他才能够把最好的自己完全激发出来。
当然现在他也明白了。
不仅仅是他自己在面对博尔特的时候,能够激发出更好的自己。
作为自己的对手。
作为全人类最强大的短跑运动员天赋持有者。
博尔特面对自己的时候,似乎现在也能激发出更好的……博尔特。
两个人是开始持平了!
没有谁能在状态上占据到多少优势!
最关键的是接力上也没有启动,他无法像百米启动似的利用起跑反应占据优势!
在诸多烈士的交叉之下,苏神只能尽量做出一些自己还没有做好,还没有完全拿稳的技术。
当然他相信博尔特很多东西也是临时之中逼迫出来的。
这一点和自己没有两样。
那现在就是在比拼,谁在临场发挥的时候。
能够交出更好的答卷。
呼——
苏之呼吸。
腹腔加压-供氧双效调节!
这是通过是通过“腹横肌主动收缩”实现的“功能性呼吸控制”技术。
只见苏神吸气时胸腔扩张幅度达常规状态的1.2倍,潮气量从1.2L增至1.45L,确保肺泡氧分压提升至110mmHg超越常规为95mmHg。
以此高强度为肌肉有氧代谢供能。
同时呼气时腹横肌收缩使腹腔内压骤升18mmHg,这种“腹腔加压”效应像给核心肌群套上“刚性支架”。
左侧腹外斜肌在维持身体内倾角时,无需再通过“持续主动收缩”对抗离心力。
仅需“等长收缩”即可稳定姿态。
肌电能量消耗降低12%。
节省的能量直接用于强化蹬地的水平分力。
增加弯道的极速续航!
可博尔特还在接近。
因为苏神发力,他也在发力。
本体感觉的“敏感度锐化”!
砰砰砰砰砰!
愤怒情绪通过激活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过滤中枢”,抑制了皮肤触觉,听觉,等冗余信号,仅保留“关键本体信号”的传递。
前庭器官对身体倾角的感知精度从±0.5°提升至±0.2°,肌梭对肌肉长度变化的反馈延迟从0.03秒缩短至0.02秒。
这种“敏感度锐化”让博尔特能实时捕捉到“惯性滞后”,在他惯性方向与轨迹方向的时间差,当身体因离心力外飘0.3°时,博尔特左侧腘绳肌可在0.02秒内做出“微收缩补偿”。
这样可以避免惯性动能因姿态偏差而损耗。
这时候苏神仿佛能清晰感觉到右臂肱三头肌收缩时的滞涩。
原本流畅的“后摆-前推”动作,此刻在肘部折迭时多了半分卡顿。
那是博尔特躯干18°前倾切割气流后,形成的涡流正卡在他摆臂的发力节点上。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这也代表博尔特的摆臂在不断接近自己,代表他的身位正在不断被吞噬,直到并排平齐。
苏神全力以赴,他左脚前脚掌外侧刚碾过赛道的橡胶颗粒,便立刻借着地面的反作用力拧转脚踝,把离心力往蹬地的方向压。
但就在右脚前脚掌内侧即将触地的瞬间,手臂传来的气流突然变了方向。
博尔特竟微微调整了肩线,左肩胛骨下沉了半寸,原本偏向他右侧的涡流,突然往赛道内侧偏了偏,这一下让苏神原本算好的摆臂节奏乱了半拍。
这种情况只限于在高速运动中,两个人已经几乎要贴在一起才能感觉到的变化。
你可以说是精神上的,也可以说是心理上的,也可以说是技术上的……不管怎样都没差!
苏神下意识收紧右侧腹外斜肌,指尖几乎要抠进掌心,试图用核心的力量把身体往内侧拽。
可那股气流的拉扯感却像潮水般,顺着他的右臂往腰腹钻。
两个人已经靠的极其接近了。
在剧烈的对抗中,苏神右脚落地时,脚跟比之前多抬了2厘米。
那是……肌肉对抗气流时不自觉的代偿动作。
而博尔特这边。
似乎完全不受影响。
而他自身的“敏感度锐化”正高速运转,刚察觉到身体因离心力有0.3°的外飘趋势,左侧腘绳肌便在0.02秒内完成了“微收缩补偿”。
那股细微的肌肉张力像精准的锚点,瞬间把即将偏移的身体姿态拉回正轨。
这种对“惯性滞后”的实时捕捉,让他得以避免惯性动能因姿态偏差而损耗,身体顺势顺着弯道的弧度往直道方向滑了半寸。
这一下调整极隐蔽,却让他的右臂摆幅比刚才小了半拳,正好避开了与苏神左臂的气流碰撞,同时把自己身前的气流拧成了一道“气流槽”。
身体像顺着槽滑行的箭,每一步蹬地时,股四头肌的收缩都精准踩在气流流动的节奏上。
苏神能感觉到博尔特的膝盖已经快贴近自己的髋部了。
他的右膝在蹬地时,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酸胀。
刚才为了对抗气流,他下意识加大了蹬地力度,导致肌肉纤维在重复收缩中出现了一丝微小的痉挛。
这不是什么玄幻的情节,其实就是在两个极致对抗中,他的对抗节奏不如博尔特的对抗节奏。
为了维持住,已经开始超负荷运转,自然而然的会出现问题。
毕竟。
在极速展开的领域。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接近博尔特。
这一点上他是无解的。
上一世,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接近极速45的人。
这一世,恐怕都朝着46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