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2/3页)
人就是这样做事的,他们向来不喜欢兴师动众。再说,在中国你兴师动众,还能看到真相吗?
要看到真相,就得不经然的,装作满不在乎的,走到哪看到哪,聊到哪。高兴了,顺手再来几张照片,真相不就全到了手?
等沙县方面知道实情时,一切都已结束。谁能想得到,就在五个专家队下到沙县那一天,这一对情侣,就已在沙县转悠。中间他们去了五佛,去了苍浪,总之,将胡杨河流域转了个遍。他们将看到的、听到的、拍摄到的,包括沿途村民抢水的镜头,大地晒得裂皮的镜头,沙漠里骆驼渴死的镜头,还有沙乡人在沙漠深处抓发菜的镜头,一个不漏地向总部作了报告。很快,国际林业组织作出了决定,暂停对胡杨河流域拨付救援性治理资金,跟流域的合作性项目全面进入审计阶段,他们觉得这资金好像没用到地方上,或者,按他们的术语说,就是没有达到预期效益。
这话算是够客气了。如果严格按照当初的协议办,他们是有权中止合作的!问题出大了!
国际林业组织的责问信刚一到,银城便炸了锅,紧跟着,沙县这边就吵翻了。忙活了这么长日子,吃不香,睡不宁,冒着这毒的日头,在沙漠里进进出出,该补的不该补的窟窿都要补,该做的不该做的工作都要做,最后却换来个白忙活。鸡也飞了,蛋也打了,这工作做的,丢人,窝囊!上面迅速发下话,要一查到底,看谁向两个外国专家泄露了秘密,把不该讲的讲了出去?这一查,就查到了乔雪头上。因为那个下午她在绿荫下的冷饮摊陪着两个外国人喝饮料,口若悬河讲个没完没了,这场面让沙漠水库不少职工看到了。
乔雪赖不掉。乔雪没赖,她如实向那个干部承认,她确实陪两个外国人坐了一下午。
“你都跟他们谈了些啥?”
“这也要汇报?”
“要汇报!”干部的口气突然威严起来。
“我的私生活。”
“什么?”
“外国人对私生活感兴趣,我也对他们的私生活感兴趣,那个下午彼此交流的很愉快。”
干部小看了乔雪,谁也小看了乔雪,问来问去,乔雪还是那些话。后来她被带到了更大的干部那儿,这次乔雪发火了:“怎么,你们也对我的私生活感兴趣?”
“……”
追查不了了之。接下来,专家队撤走,迎接工作宣告结束。有消息说,这事闹得很多方面好没面子,只能草草收场。乔雪被送回学校,有关方面责成校方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乔雪却接近疯狂地说:“我要退学,早知道当专家那么窝囊,打死我也不念这书!”
银城医院,玉音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样子。
玉音坚持要将姑姑送进银城医院,并不仅仅是因了乔雪跟肖依雯这层关系,她是烦沙县那种做法。当名目繁多的各色关怀汹汹涌进那间病房时,玉音心里突然跳出一个怪诞的想法:这还是我的姑姑吗?的确不是。从某一刻开始,牛枣花不再是牛枣花,她成了一个符号,成了一个必须引起沙县各方关注的新闻人物。甚至,有人将她的救治上升到政治高度。天啊,姑姑有这么伟大,这么值钱?玉音惶恐了,不安了,在父亲牛根实和母亲苏娇娇的一片得意里,玉音开始让自己清醒。
她想起了以往的日子,漫天风沙中,姑姑拖着疲惫的身子,忧伤地跋涉在几道沙梁子之间,那个时候没有关怀,连句问候的话也没。如果有,也不是来自沙县,不是来自父亲牛根实,而是来自那个叫郑达远的男人。好几个假期,玉音都看见,陪姑姑在沙窝铺种树育树的,就一个郑达远。
那个冬天,沙漠破例地落了一场雪,那雪好美,覆盖了沙漠,覆盖了草丛,也覆盖了远远近近的村落,世界只剩了雪,美白美白的雪。那个冬天玉音才上大一,故乡在她的心里,还很圣洁,还很让人留恋。落雪的那个早上,母亲苏娇娇让她跟着哥哥玉虎去抓鸽子,苏娇娇爱吃鸽子,天上飞过一只鸽子她都要咂半天嘴。好不容易落场雪,苏娇娇当然不肯放过机会。沙湾村的人都知道,一落雪就是抓鸽子的好机会,在窟井里,在麦场上,只要平日有鸽子的地方,你拿个竹筛子,抓几把秕谷子,准能抓到鸽子。玉音那天真是抓到了鸽子,好几只哩。后来她想起了姑姑,想得很突然。天呀,这厚的雪,姑姑她……
玉音担心姑姑,硬是嚷着要进沙漠,要看姑姑。哥哥玉虎气得骂:“就你有姑姑,妈想吃鸽子,你能不能少提姑姑!”玉音不管,扔下筛子就往沙窝铺这边跑。那天是拾草陪她去的,两个人结伴,路就不那远了。大中午,她们碰见老羊倌,就是六根的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