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春天,在徐州降临 (第3/3页)
*人品不怎么好,但是该有的抱负他有,明辨是非、决策战略战术的能力他也有,一听荀彧这么一分析,他立马明白了,不能打徐州。可是,那这灾荒之年,也不能不打仗啊!一直这么耗着,士兵们都吃什么穿什么?
——对于曹*的疑虑,荀彧再次开解:“依我看,您不如移兵向东,把眼光放在陈地,哦,也就是河南东部和安徽这一部分,把军队都开到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地区)、颍川(约今河南禹州等地)去。这些地方是黄巾党何仪、黄劭等的地盘,他们在那边打家劫舍,金帛和粮食比较富足,而且也容易下手;况且您把他们削了之后,不但可以取了他们的粮食做军粮来度过灾荒,也算是为民除害,这样朝廷会很高兴,百姓也会感念您的恩德。您说,又何乐而不为呢!”
荀彧这样一说,曹*是彻底领悟了。这么好的事,我干嘛不办呢!既能扩大根据地,还能取得粮食度饥荒,还能获得好名声,简直一箭三雕,干嘛不干!打刘备?打他干嘛,吃力不讨好;那就先让他在那儿玩一阵子再说吧!
说干就干,曹*立即安排夏侯惇、曹仁等人守住鄄城等三个县,亲自带着大队人马朝着上述地方赶来。接下来就轮到这些万恶的黄巾党倒楣了!
事实证明,这些黄巾党还真不是一般的好捏,这从他们的队列阵形就可以看出来。曹*用典韦、曹洪和李典出阵,才不到几十个回合黄巾党就死的死伤的伤,大败而逃,被曹*的军队夺了不少粮食和财宝。两个头领黄劭被俘虏了,何仪带着几百人朝着葛陂方向跑路了。这伙贼兵还真是倒楣,正跑着呢,出来个不速之客——也是1米9的个子,长得五大三粗的,提着个大刀带一伙人挡住了去路。何仪出战,还没一合就被人给提溜了过去,其他人一看老大都被俘虏了,也都下马投降。这汉子也不答话,全部把他们都赶到那个叫葛陂的山坞里面去了。黄巾党就这样再度被消灭了。
后面猛人典韦赶来追赶这些黄巾党,走到葛陂地方,没看到黄巾党,倒被这个汉子给拦住了。典韦一愣,误以为他也是黄巾党;不料汉子却说黄巾党都被他赶到山坞里去了。典韦一听他不是蛾贼况且真正的蛾贼已经被他给逮住了,就让他放出来。没想到这汉子还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非要跟典韦切磋下武艺,输了才肯把黄巾党交出来。这就是*裸的挑战!
典韦马上被他给激怒了,打就打,谁怕谁!
两人从辰时打到午时,又从午时打到黄昏,歇了停停了打,一直打了一天也没有分出个胜负来。马上就有好事者跑过去报告给了曹*。曹*也奇怪,就带着人来看。
第二天,那汉子又来叫阵了,典韦也不服软,俩人又出去打上了。这次有曹*在旁边观战,他一看这人这么威风,武艺又这么高强,一心想收服他,就抽个空子把典韦叫过来让他诈败。典韦奉命,打了一会儿果然假装认输逃命,那汉子还是不依不饶,一路追来。不料一个不留神却栽进曹*事先派人挖好的陷坑里了!汉子就这样被俘虏了,俩人的争斗也总算画上个句号。
汉子被带去见曹*,曹*赶紧给他解了绳子让他坐下问他的情况。原来这猛汉子叫许褚,是谯国谯县(安徽亳州)人,跟曹*算是老乡。他仗着一身武勇,多次在此地打退了来抢劫的黄巾党的进攻。
曹*闻言大喜,问他愿不愿意投降。英雄惜英雄,许褚遇上这么赏识他的老板,也觉得高兴,就很愉快地投降了。曹*封他做都尉(部队长),待遇跟典韦差不多。随后将黄巾头领何仪、黄劭砍头示众。这样,汝南、颍川两个地方就顺利到了曹*的手里了!他的拓展根据地计划胜利完成。
到这里,刘备接任了徐州牧跻身军阀的行列,春天在徐州地区降临了;而曹*也没有去找刘备算账,而是选择了进军河南东部和安徽扩大地盘,并且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可谓双赢。刘备是靠仁德取胜,我们也可以说他捡了便宜;曹*这个纯粹是通过绝妙的战略眼光和强劲的战斗基础抢来的地盘,是他真真正正打来的。不过曹*之所以成功,关键的还是这个独具眼光的军事战略;要知道跟黄巾余党这些土匪地痞抢地盘,可不跟捡的一样!所以曹*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捡来的,只是这个捡需要技术含量。这得归功于大参谋荀彧。
但是不管怎么说,该来的都来了,该得到的也都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