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 谁做一把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三 谁做一把手 (第3/3页)

!郭嘉,你真是我的天使啊!

    事情没做绝,下面就好办了。曹*赶紧回信给刘备,答应和解,并用火速撤兵的亲身举动向刘备宣告了自己的“诚意”。一看曹兵退了,陶谦这才高兴起来,心里一块石头彻底落地!赶紧让人请外面的孔融、田楷、关羽、赵云等一块儿进来庆祝。

    话说回来,经过这一事件,尤其在曹*接到刘备书信莫名其妙退兵以后,陶谦深感自己老迈无能,并为刘备巨大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在他心里不仅有着对刘备重承诺、持大义的敬佩和好感,更有着对他足以感化敌人退兵而去的巨大人格感召的无限膜拜(其实是因为吕布的岔子,让刘备捡了一个便宜而已。但对陶谦来说那就是刘备的功劳啊!)

    他已经下定主意要把一把手的位置让给刘备了,这下任刘备说什么都不能不由他了。或许在他心中地盘这种东西都是要贤能的人才配掌握的,或者是刘备敢于担当重信重诺的果敢感动了陶谦,亦或者陶谦觉得把徐州交给刘备自己和徐州的百姓才有足够的安全感等等,反正现在就只有一个事实,对陶谦来说:刘备,才适合当徐州地区的一把手!

    这样想着,在庆功派对快到尾声的时候,陶谦又忍不住了。他把刘备请到上座,然后又回头郑重地对大家说:“我老了,快不行了,俩儿子都不成器,没法守住国家的土地。现在刘备先生是皇族,加上他人品也不错,我觉得只有他才可以当这一把手。我想把领导权交给他,自己退休养病。”

    一听陶谦又这么说,刘备脸上又不自在了,急忙推脱:“不行不行!孔融老兄让我来救援徐州,是出于国家大义人道主义精神。我怎么能趁机据为己有呢!真这么干了,让天下人还以为我刘备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呢。这个坚决不行!”

    一看刘备不答应,为了替领导分忧,糜竺也站出来劝刘备:“哎,不是这样说。现在天下大乱了,正需要有能力有理想的人来出来建功立业。您不就是这样的人么!况且我们徐州这地方还算殷富,户口也比较多,各方面都还理想。您就别推辞了吧!”刘备还是连连否决。

    没法子,陈登也出来劝了:“您就从了呗!陶老板本来就一直有病,不能管事,您还是别推了!”

    这么多人相劝,可刘备还是执意不肯,并提出了新的主意:“既然这样,袁术家族显赫,在社会上很有名望。况且他现在正好在寿春,干嘛不给他?”

    孔融否决:“袁术那人,活着跟死了一样,说他干嘛!现在这个机会对您来说真的只有一次,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您千万要慎重啊!”

    刘备还是不答应。一直*得陶谦哭着求刘备说:“你答应吧!你要是不答应,我死了都不会瞑目的!”

    俗话说,谦虚适当叫谦虚,谦虚过头了那就叫矫情。刘备怎么说都不肯当一把手,看起来好像挺正派的,但还是脱不了矫情的嫌疑。白给你领导权又不是问你要领导权,用得着这样苦苦求你么!

    ——但不管刘备是不是矫情,事情到这地步,连关羽、张飞都看不过去,出来劝刘备答应了。刘备还是不买账,他两眼一瞪,对着弟兄们喊道:“你们难道要让我背上不仁不义这样的骂名吗!”

    关羽、张飞默然,孔融、糜竺、陈登等人也默然。关羽、张飞是识趣地退下,其他人则是无话可说了:刘备已经无敌了,他死活油盐不进,还拿他有什么办法?!

    陶谦一看这样还是不能让刘备答应,怕再说下去刘备立马走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既然您实在不愿意,那这儿还有座小城,叫小沛(今江苏沛县,汉高祖刘邦的老家),足够您屯驻军队了。反正您也没地方去,平原国相就别干了,驻军到这儿保护徐州吧!您看怎么样?”

    加上其他人也纷纷劝刘备就留在小沛,刘备再不答应可就真说不过去了,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其实说实在话,他刘备何尝不想要一个地盘!徐州他不敢要,小沛则确确实实是极好的!说勉为其难只是面子工程而已!)

    总之,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这段关于谁做一把手的推让风波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刘备出于坚定的国家大义和道德信念支撑,或者说人前的谦虚和矫情考虑,坚持拒绝了陶谦关于领导权推让的好意。我们可以说他做得对有人格,也可以说他矫情虚伪,更甚为他后悔和惋惜——但这是他的抉择,我们没有说对与错的资格。何况本来在现在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现代官场中,这种懂得做足面子工程、不轻易趁人之危的官员已经很少见了!

    好了,陶谦做完了该做的,其他人也该回去了。刘备含泪送走了赵云,孔融和田楷也都相继告别离去了。刘备、关、张带着自己所属那三千人来到小沛,整修城墙,安抚百姓等等,也都开始了新的生活。总之,曹*一退,皆大欢喜。

    到这儿,一切,似乎在朝着安定的方向进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