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 董卓余孽引发的动乱(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四 董卓余孽引发的动乱(上) (第3/3页)

雨,这下吕布是彻底要死了!

    几天之后,果然还是出事了。长安城里的董卓余党李蒙、王方一伙作为内应,竟然骗开长安城门,导致四路贼兵一齐涌了进去!!!

    这下彻底玩完了。长安就这样失陷了,不知道我们的大导演王允对此作何感想?

    但是这时候显然还不是反思的时候。吕布带着人是左冲右突,也拦挡不住那么多贼兵的一拥而入。他情知可能守不住了,便只好带着一百多人跑到青琐门外面,对里面的王允大喊:“情况太危急了!岳父大人,赶紧出来跟我一块儿走!”

    没想到王允这人做事水平太次,节气倒是不小,他不屑于此时逃跑,只对吕布喊:“你快走,别管我!如果国家安稳了我的心愿就算完成了!大不了一死了之!逃跑这种事是我最不屑干的!你快走,出去跟我多拜托关东的那些军镇首领,让他们努力以国家为念!”说的倒是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

    吕布再三劝告,王允就是不肯去,一会儿,情势越来越危急了,吕布只好放弃了家小,自己带着那一百号人火速出关,投奔淮南的袁术去了。

    再说说长安的混乱情形。李傕、郭汜进了长安以后,趁机纵兵大肆抢掠。朝廷的很多高级大员如太常卿(掌宗庙礼仪事务)种拂、太仆(掌官府畜牧事务)鲁馗、大鸿胪(外交部长)周奂、城门校尉(城管部门)崔烈、越骑校尉(卫戍区司令)王颀等都死在了这场大混乱里。

    贼兵甚至一直冲进了内庭,侍臣赶紧请小皇帝刘协上宣平门,靠皇帝的威仪来止住动乱。事到如今,也由不得刘协不去了,他只好亲自来到了宣平门。李傕等乱兵在下面看见了皇帝专用的黄罗伞盖,这才约束住士兵,大家一起跪下齐呼“万岁”。

    刘协一看形势貌似有利,就靠着城楼问下面:“你们不等宣召就擅自来长安,准备做什么?”

    没想到李傕、郭汜这伙丝毫不感到一丝害怕或者不应该,竟然回答:董卓无罪被杀,他们是专门来报仇的,看到王允他们就退兵。

    王允当时就站在皇帝旁边,一听俩人这么说,心里突然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他勇敢地站了出来,请求面见这两个贼人,以求得乱兵的撤退。

    要说王允这骨气还真不是盖的,刘协还在犹豫不决呢,王允直接向前一步从宣平门的城楼上跳了下去,一边跳一边还喊着“王允在这儿!都冲我来吧!”这下刘协想不答应都没办法了。更神奇的,王允从城楼上跳了下去,居然还是好好的!只是个别地方擦破了点皮。

    当时李傕、郭汜一看到王允,就立马拔出剑质问他:“董丞相犯了什么罪,你要杀了他?”

    王允慷慨激昂地回答:“要问董卓老贼的罪过,简直弥天亘地不可胜数!当初杀他的时候,长安市民都拍手称快,你们难道没长眼睛吗?!”

    李傕、郭汜又问:“好,算你说的对。那董卓有罪,我们有什么罪?值得你这样苦苦相*?”——看见了吧,所以这一切还是王允当初的错误决定给害的!能怪谁呢?

    这会儿王允听了干脆直接大骂:“逆贼,少罗嗦!要杀就赶紧杀,还废话什么!事到如今,我王允今天大不了一死而已!”王允求死,李傕、郭汜也不含糊,俩人直接上手,当着刘协的面就把王允给砍掉了。

    ——这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王允要是早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会落得今天的下场么!

    李傕、郭汜杀了王允以后,还不罢休,又把王允的家族老幼尽皆杀害。一时间人人泪奔。

    更关键的,干完这些以后,俩人还觉得不过瘾,甚至举起刀剑,准备杀进大内,刺杀掉小皇帝刘协!关键时刻,被张济、樊稠俩人给劝住了。他们给这俩人说:现在人心不服,还不能杀了皇帝,得继续尊奉他为皇帝,然后把所有外面的军阀都哄进长安来,一个个把他们的羽翼都去掉,然后再把他们集体干掉,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天下!

    李傕、郭汜也不是糊涂蛋,俩人只是一时杀过火了。听了张济、樊稠的一番分析,得,那就不杀了呗!这才按住了兵器重新跪下。

    刘协也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只好再次询问:“现在王允已经被你们砍了,你们怎么还不退去?”

    没想到李傕、郭汜的脸皮还真不是一般的厚,他们居然跟刘协说:“我们这次进来,对国家是大大的有功劳。但是您还没有赏赐我们官爵呢,所以不敢就此退兵。”雷人吧!不要脸的人真可怕啊!刘协无奈,只好让他们每个人都把想要的官职都写在纸上,然后照着每个人的要求给他们封官。这哪是封官啊,简直是要官嘛!

    就这样,李傕被封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象征皇帝与国家,战时可直接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兵;还可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俩人同掌朝政;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扎在弘农。至于其余的李蒙、王方等人,都封为了校尉。这下所有人都满意了,才谢恩领兵出城。——当皇帝当到这个田地,刘协自己大概都觉得窝囊吧!

    这还没有完。欲壑难填,干完了这些事以后,这些贼兵又趁机为他们翻案。所以他们下令搜寻董卓的尸体。可是这都过去这么多天了,哪还找得到?尽找了些零碎骨头,拿香木刻了个身体的样子。而且还大肆张扬,隆重追悼,并用诸侯王的规格和衣服、棺椁,择良辰吉日把他葬在了郿坞。

    到了下葬的那一天,连老天都看不过去,下起了大雷雨,地上水积了三尺多厚,甚至雷把棺材都给劈开了,木头刻的尸体一下子震到了棺材外面。真是恶人不得好报啊!李傕等人不信邪,候晴天再葬了三次,可每次都是那样,连那些零碎骨头最后都被雷火给烧掉了。

    ——让我怎么说?还是那句话: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