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都是玉玺惹的祸! (第2/3页)
武王死后,文王继位,这下卞和不敢再去献玉了,可是他还是不放弃自己的判断,他就拿着那块玉坐在荆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干了,接下来流出的全是血。
楚国就那么大点地方,这事不知道怎么的就传到楚文王的耳朵里去了,他就派人来问这个卞和是咋回事。卞和说:“我哭并不是因为我的双脚被你爷爷和你老子给砍掉了,而是因为这么一块宝玉硬被你们说成是石头,我好心当成了驴肝肺,没有罪却被你们折磨成这样子!”
文王一看,此事必有蹊跷,赶紧命人剖开这块“石头”,里面还真有一块上好的宝玉,堪称稀世珍宝!就给它命名为“和氏璧”。
到战国时候,这块璧就流传到了赵惠文王的手里,当时的秦昭襄王也想要这块璧,还故意用十五座城的诱惑来骗这块璧,幸亏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秦王的阴谋才没有得逞。但秦国势大,这块璧后来最终还是到了秦王的手中。
一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用这块璧刻成了一块印章,刻得就是上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到这儿,玉璧也就变成了玉玺。
过了两年,秦始皇带着它游玩洞庭湖的时候,突然风浪大作,眼看龙舟马上就要翻了,情急之下只好把这块玉玺扔进了湖里,这才镇住了湖水,得以幸免于难。
一直到秦始皇三十六年,秦始皇又在陕西华阴一带出游,路上碰到一个人拿着这块玉玺跪在路中间,说了这么一句话:“拿着这东西还给祖龙。”――祖龙就是指秦始皇。这样,这块玉玺才又回到秦始皇的手里。后来秦朝灭亡的时候,秦三世子婴拿着这块玉玺投降了汉高祖刘邦,这块玉玺便又成了汉朝的传国之宝。
后来到了西汉末年,赶上王莽篡位,派他的爪牙王寻、苏献找王太后索要这块玉玺,太后本来不给,可是又赖不过俩人的威*利诱软缠硬磨,一气之下拿玉玺摔在了地下,就把这玉玺打碎了一个角。王莽后来就用黄金把缺的那个角给补上了。
到东汉建立的时候,光武帝刘秀在宜阳得到的这个宝贝,自此一直传到这时候。要不是因为这场十常侍的造反作乱,它怎么可能在井底下现身?!
当时程普就跟孙坚说,这肯定是个征兆。上天让孙坚捡到这个宝贝,肯定预示着他孙坚有做皇帝的命。为了防止事情泄露,此地不宜久留,应该赶紧找个借口带着这玩意返回江东,然后再做打算。
孙坚一听,“好主意!我也是这么想的!”俩人偷偷商量了大半天,然后出来交代这些士兵千万不要走漏风声。
但是很多事情坏就坏在了其他人的嘴上!参与打捞的那些士兵里面,恰好有一个人跟袁绍是老乡。他盘算了一下,用这个消息去袁绍那儿跳槽,应该会得到重用。想好之后,就连夜跑出了营寨,来到袁绍的队伍里面去报告。
袁绍一听,哦……这么回事啊!好!你提供的消息很有价值!我先赏你些东西,你就留在我这里吧!
第二天,孙坚果然跑来跟袁绍辞行来了。他跟袁绍说,“我夜来忽然得病了,得赶紧回长沙去,所以专门来跟你告别的。”没想到袁绍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你的病恐怕是因为传国玉玺而引起的吧?”
孙坚一听大惊,马上打马虎眼:“你这是从哪儿听来的?”
袁绍根本不吃他那一套,反而讲起了大道理:“老兄啊!我们这次搞反董卓正义者联盟,为的就是为国除害。玉玺是朝廷的东西,你既然碰巧得到了,就该对大家坦白,然后暂时放在盟主,哦,也就是我这儿;等我们砍了董卓之后,再由我交给朝廷。你看你,现在你拿着它偷偷跑了,这像话吗?”――说的好听?!放你这儿?谁能保证你真打算交给政府,而不是自己私吞?
没奈何,孙坚还是不招。
袁绍又问:“你既然不承认,那我再问你,建章殿井里捞来的是什么东西?”孙坚听了心下一惊,表面上还是推说不知道。
袁绍又*问:“真没有?你好好想想,要是有的话就赶紧拿出来吧!免得到时候带来麻烦可不一定?”
这真是*裸的威胁,也向我们侧面证明了袁绍假公济私的丑恶嘴脸。孙坚本来就不怕,这下更不愿意拿出来了,不得已指天发誓:“我要是真有这个宝贝不拿出来的话,就让我不得好死,将来死在刀剑之下!”这是个毒誓,可见孙坚为了宝贝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来。当然他也绝对没想到,这个毒誓很快就会应验了!没办法,饭可以乱吃,谁让他乱说话呢?
当时在场其他代表一看孙坚发这么毒的誓,还真以为他没有,就纷纷替他求情。但是袁绍是知道底的,孙坚这套瞒得过别人可骗不了他!他就把昨天跑来告密的那人叫出来当面问孙坚:“好,很好。那我再问问你,你们昨晚下井里打捞的时候,有他吗?”
孙坚一看,顿时才明白了袁绍为什么会知道了,原来还是有人告密了!顿时肚子里的火苗一股一股直往出窜,旁边拔剑直接扑上去就想削了那个可恶的告密者。
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