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二 自救,就是忽悠你出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十二 自救,就是忽悠你出头 (第2/3页)

,他把几乎所有的功劳都归在诸葛瞻的头上(太给诸葛亮面子了)。然后,这位血气方刚的统帅这才对接下来的军事安排重新做了番调整:他先调移诸葛诞的全军还守宜阳,再移马龙去守卫伊阙,改调关索那支队伍上前敌来助战。

    而还守宜阳的诸葛诞,也留下儿子诸葛靓带两千人跟诸葛瞻作伴,同进同止。(亲兄弟好照应嘛!)尔后,马超便占据有利位置,横亘在洛阳和偃师的中间位置,他甚至在这里扎下了三个大营。

    马超的部署是:以后的任务,自己跟马岱来抵挡敌人在偃师方面的兵力;姜维、文鸯俩人抵挡洛阳方面;诸葛瞻、诸葛靓以及关索三位,居中间进行策应;由张翼负责守护浮桥,接济所有人的军粮问题;诸葛诞合本部以及之前驻扎在宜阳的一万多人,全力做好守卫宜阳的工作(照顾了这位老兄的面子,不让他上前线跟母国兵刃相见);马成、马龙等守卫伊阙、少室等山头。

    总而言之,在他的悉心部署和安排下,汉军在各地都插满了象征帝国主权的红色旌旗;一时之间,洛水上下游,汉军队伍连绵不断、络绎不绝,搞得洛阳城内大为震撼悚惧不已。

    ——本来嘛!马超那三个大营,处在洛阳往偃师的必经之地上,魏兵的运输交通分明被横刀割断了。而且,他的军队人强马壮,壁垒森严,让魏军阵营的刘晔、钟会、邓艾几个根本就是只能勉强自保!

    剩下那位城威王曹彰,之前虽然跟马超对K过几次,可也都是胜负不分;此刻马超横亘在中间,曹彰根本没有一毛钱的办法。这样只能造成一种结果:魏兵往前敌进行运粮,只能拐个弯绕道经巩县(今河南巩义)来运输;可这样,遭到汉军时时截击也就是一件非常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曹彰没办法,司马懿因为大敌当前,他又没有三头六臂,自然没办法分身赶过来救援;总归所有人都很是无奈。马超这招可谓下了一道绝妙好棋。——没办法,曹彰只好派人火速往许都飞报,向自己那位皇帝老爹进行启奏。

    现在我们再来说许都城里的那位大魏国皇帝曹*。话说曹*动静不安,前阵子刚接获张辽在密县获得大捷的报告,知道自己一方在昆阳的防务还是比较巩固的,这样也能稍稍缓解一点汉军东顾的压力;而司马懿在新安拒守敌军,又让诸葛亮的军队没办法前进;儿子曹彰在偃师跟刘晔互为犄角,结下屯寨互相声援——一切形势都那么有利!

    这也罢了,何况还有那两个“武艺高强”的黑山将领呢!再加上那一万多士马精锐的鲜卑士兵,偃师、洛阳方面,一定足保万无一失。这样想着,曹*的精气神这才恢复了不少。可现在的一封败报,又立马让这位篡汉奸雄为之一震!

    可恨天杀的诸葛诞,居然卖主求荣,投降了汉军,这才招引汉军渡过了洛水;结果让马超一夜之间接连打破自己一方在洛阳的三个屯寨,并且马超的大营根本就建在了路中间,连粮道都给断绝了!这样一来,司马懿既没办法反攻,曹彰又根本没办法取胜,眼看洛阳的形势,已然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了;而归究起来,这一切恶果,都是由于诸葛诞那厮投降所造成的!

    “可恶!”曹*的牙缝中不觉挤出了两个忿忿的字眼,随即是一碗香茶被重重摔碎在玉阶上。——没办法,事已至此,只好召集文武大臣召开紧急朝堂会议,扶病登朝吧!(老天,你咋这样咄咄*人呢?)

    曹*升殿,文武官员排班朝拜。随后,这位老皇帝才颤抖着将曹彰发来的急报逐次传递给大殿上贾诩、陈群、程昱等大臣们观看。

    曹*先开口定调:“你们都看到了,现在情况十分紧急,我军得赶紧往救洛阳——各位爱卿都有啥高见?说出来大家一道合计合计!”

    一言刚落,此刻已升任太尉的贾诩出班奏道:“陛下您十分明白事理,洛阳也必然要救援,只是——”

    “只是什么?”曹*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贾诩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只是,刘汉方面,关羽一直在南阳驻扎,他要是听说马超得胜的消息,一定会带兵从阳翟一路疾驰而出,来夹攻曹洪将军;诸葛亮也必然会集中兵力来对付我司马懿都督。到这个时候,张辽将军只能勉力使张飞不能前进,可曹洪将军也必然无法阻挡关羽对我的进攻——所谓军情紧急,瞬息万变,陛下您还是得想个万全之策才是!”

    贾诩这番话简直就是废话。以曹*的精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不可能不清楚;他所以扶病登朝,来筹开紧急会议,也不过是为了寻求一个挽救的方法。可你贾诩啰里啰嗦扯这么多,屁办法没有,最后又将皮球回踢给了曹*——那你扯什么淡!老曹要是能想出来好主意还要问你?

    话虽如此,可曹*对待臣下,必要的涵养还是有的。因此,听完贾诩的隔靴搔痒之谈,曹*也只能半皱着眉头对这位太尉加以勉慰:“你预料得不错!简直可谓见著知微,值得所有人的学习。可是,朕现在需要一个防止上述事件发生的办法?”

    一听这话,贾诩满脸通红,知趣地退下了。关键时刻,还是尚书令陈群出来出主意:“我看,咱们此刻,唯一的办法还是得撺掇东吴人上来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